中國推城市生活質量榜 深圳最適宜居住

中國推城市生活質量榜 深圳最適宜居住

二○○三年底,全中國有一百八十二座城市提出要建成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在圈地擴張的「盲動」中,鮮有城市關注到以「宜居」為核心的城市價值。昨在北京公布的「中國一百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中,深圳、東莞和上海分列三甲,進入前十名的城市還有北京、杭州、珠海、寧波、蘇州、廣州和廈門。結果顯示,國民生產總值(GDP)的高低,與城市的生活質量並無絕對關係。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研究課題組經過兩年多時間,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十二項標準,對全國GDP最高的一百座城市做了大量案例研究、數據分析和考察,同時對內地七十萬網民進行網上調查,列出中國一百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經分析,一百座入圍城市中,生活質量「很好」,指數由零點八至一(滿分)的,只有深圳、東莞、上海和北京四座城市。

與GDP並無絕對關係

至於生活質量指數在零點六至零點八「較好」區域的,則有十五個城市,分別是杭州、珠海、寧波、蘇州、廣州、廈門、無錫、青島、佛山、大慶、桂林、溫州、嘉興、紹興和煙台。另有三十二座城市的生活質量指數在介乎零點四至零點六的「一般」區域,二十九座城市的生活質量指數在零點二至零點四的「較低」區域。至於指數在零點二以下「很低」層次的城市則有二十個。
從城市角度看,四個直轄市(正省級)上海、北京、天津和重慶的GDP總量分別位列全國第一、第二、第五及第十一位,但這些城市在生活質量排行榜中,只有上海和北京位列十大,天津排名三十五,生活質量屬「一般」,而重慶更排在第六十位,落入「較低」區域。由此可見,儘管行政級別和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影響城市的生活質量,但經濟活躍並非必然等於生活質量好。

頭十位粵佔四席

此外,從區域分布而言,生活質量的滿意度從高到低依次是東部地區、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的城市生活質量領先於其他區域,在排名前三十位的城市中,浙江佔六席,廣東和江蘇則分別佔五席,三省合共佔據逾半席位。而頭十位城市中,廣東的深圳、東莞、珠海及廣州共佔四席,領先優勢明顯。
新華網/《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