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加拿大翌日宣布,中加同意雙方建立並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他在多倫多出席經貿論壇時更表示,兩國應該「積極開展能源礦產領域的戰略合作」。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中國企業四出尋找併購對象之際,胡錦濤訪加之行頗有為中國物色能源合作夥伴的重要任務。因為加拿大除了水利能源技術和天然資源受到青睞之外,原來也蘊藏非常豐富的油砂礦。
何良懋 資深傳媒人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胡錦濤一行剛離開加拿大,美國副總統切尼已準備訪問渥太華,訪問關注的也是油砂。全球已探明的油砂礦,逾九成集中在加國中部的阿伯達省,約等於整個西亞地區石油儲藏量,遠遠超過沙特阿拉伯。
打加國能源主意
BBC指加國西北部有油砂已經探明幾十年了,為何一直不受重視,今天突然「身價」暴漲?皆因開採油砂中的原油每桶成本至少約二十美元,當油價低於五十美元時,開採價值不高。目前油價一度突破七十美元大關,開發油砂資源已經是愈來愈具有吸引力的項目。
中國企業收購美國石油企業優尼科失敗後,除了入股中亞老友哈薩克石油外,似乎不得不打加拿大能源的主意。能源專家說,如果油砂礦全部開採利用,可供全世界消費一百年。
籲加大對華投資
除了能源項目,「戰略夥伴關係」當然體現於中加雙邊經貿上。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中加每年經貿額約三百億美元,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胡錦濤對加國總理馬丁表示,希望未來五年雙邊經貿額可以倍增。這次胡錦濤上任後首次訪加的代表團裏面,就有逾百個中國高級商務代表。
新華社指出,與兩國的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總量相比,中加經貿合作還有很大發展潛力。所以胡錦濤呼籲商人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企業改造改組」。值得注意是,胡完全沒提到希望加國商家加強投資長三角、珠三角或環渤海地區,反而強調西部和東北地區,或希望借助外商投資方向,扭轉資金過度向沿海地區傾斜的現象。
中加建交三十五年,加拿大華裔人口現已超過一百萬,其中約半數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地區。隨着香港移民潮消褪,中國內地連續七年成為加拿大最大移民國來源。目前華人榮登加國少數族裔榜首。中加簽署協定,今後每年到訪加拿大的中國公民,會從現在不足九萬人增至二十五萬人。可以預見,在加國如何做「大陸新移民」生意,會是華裔社區今後的「主旋律」!
香港傳媒較少報道加國反對黨保守黨議員艾博特最近提出的C-357號私人法案,亦即通稱的「台灣事務法」。這法案主要是希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給台灣一個生存空間,全面加強加拿大與台灣的關係。該法案已推遲在國會表決。胡錦濤此行有「北大人在此」示警作用,希望經濟上「利誘」商人,復在政治上把中加關係提升至戰略夥伴層次,希望在外交上助總理馬丁的少數政府一臂之力,請渥太華「聞弦歌而知雅意」,勿在台海事務上節外生枝。
須同步發展人權
有意思的是,馬丁在上周五與胡錦濤簽署協定的儀式上表示:「相信中國在世界事務上的領導角色日益吃重,而重要的是,這種領導能與國內人權狀況得以不斷改善而互相匹配。」
這段直接引述來自《紐約時報》。香港在這方面的新聞報道似乎不起眼。馬丁這番話「有骨」,胡錦濤和他的隨行人員都聽入耳嗎?
今天國際上經常說:過去二十五年來,中國是全球增長最迅速的經濟體。中國的人權指數雖不能說原地踏步,但恐怕與蝸牛學步差不遠。如果北京在互聯網新時代,不能在人權事務上全面與國際接軌,二十五年後的中國形象,大概仍將難脫「經濟巨人,政治侏儒」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