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會錯覺到了歐洲。
這條大街建於上世紀初,俄國人修好了中東鐵路之後,哈爾濱也就由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個通商大埠。當時哈爾濱的總人口三十四萬,其中有一半,大約十七萬是從歐洲各國來的外僑。他們住在這個中國的東北城市裏,為建設城市出了不少力,包括修了這一條中央大街。
那地方本來是一條土路,整日沙塵滾滾,雨天水泥,好天揚灰,怎麼修怎麼弄,都改不了那狼狽相。於是住在哈爾濱的外僑們籌款,從別處進口上好的花崗岩,將石頭切成長18公分、寬10公分、深半米的石塊,深深嵌進地下,鋪出一條石路來。據說以當時的價錢,一塊這樣的花崗岩石要一塊美金,等於那時中國工人的一個月生活費。所以哈爾濱人把這一條路叫作「黃金之路」。
路修好了,兩邊歐陸式的建築也陸續出現,那一帶到了三十年代,已是一個遠東著名的商業區,商店酒店林立,時髦人兒出入,成了「東方莫斯科」的標誌,與遠在東海之濱的上海遙相呼應。今天在中央大街上留下來的老建築有三十多棟,房子門前都釘上了受保護建築的銅牌,其他新建的房子,也都仿效那時候的風格,從大街發展到橫巷裏,以至一大片地方都歐化起來。女孩子穿着高跟鞋走在一百多年前鋪下的花崗石塊上,錚然有聲,新風舊習,也就在腳下生風中滙聚。
東北人管俄國人叫「老毛子」,曾經相處融洽,直到六十年代初中蘇反目,蘇聯排華,將中國人趕回東北。中國人也不示弱,將生活在哈爾濱的老毛子全趕回俄國。斷絕往來幾十年後,今天又有許多老毛子到哈爾濱打工,哈爾濱旅遊業的重點,賣的也是真老毛子風情。風水,就在中央大街上輪流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