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康鴛鴦手緬情懷

胡兆康鴛鴦手緬情懷

如果時光倒流,以為胡兆康會選擇返回四年前的大阪東亞運動會;當時十六歲的他為香港奪得兩面保齡球金牌。但原來,這四年來累積的比賽經驗,或者是那練習得來比以前更鴛鴦的雙手,都令他難捨難離。唯一一樣是「康仔」想從四年前找回來的,是「單純」的打波情懷。圖?文:徐嘉華

八歲開始用右手打保齡球的「康仔」,一向都有鴛鴦手現象;但他發覺兩手的差距一天比一天「嚴重」。訪問那天,小記也帶着軟呎去度一度,發現他右手掌比左邊大零點五吋(右手掌為八點五吋),前臂位右邊十一吋、左邊十吋,老鼠仔位右邊十二吋、左邊十一吋。

自責懶惰少練左手

可能這對鴛鴦手是自己在國際保齡球壇如日中天的見證,亦是每星期七天,每天練五至六小時的成果,「康仔」說起來時也有點沾沾自喜。他說:「從四年前東亞運到現在,除了年紀大了,就是雙手愈來愈鴛鴦;可能是自己懶,很少去練左手,所以愈來愈細。」
自○一年東亞運兩金後,「康仔」經歷多多,包括○二年釜山亞運鎩羽而歸令他至今刻骨銘心、○三年首嘗亞洲「一哥」滋味、○四年一整年未得過冠軍到今年守得雲開;年初第一次奪得「亞洲巡迴賽總決賽」冠軍,到上月印尼國際賽得優秀賽亞軍。這些都是他出戰十月底澳門東亞運,甚至是計劃在一、兩年後做職業保齡球手的本錢。

想尋回單純打波感覺

「康仔」續稱:「要我選擇返回四年前的自己,還是現在,我選後者;因為現在對保齡球認識更多,可以打贏更多對手。我尤其鍾意同對手一對一的對決(優秀賽頭三名打梯級賽),好鍾意那種緊張的氣氛,看誰能控制得較好及誰較快適應到球道,誰就獲勝。那種挑戰,及在壓力下發揮到出來,那種滿足感是以前找不到的。」
「現在與四年前有一點很不同的,是以前我甚麼也不想就去打波,每次打到頭幾名就好開心。現在對保齡認識愈多,每次打比賽想的東西也愈多,有時享受不到比賽,有時又太想贏,反而發揮不到。所以好想找回以前那種較為『單純』的打波感覺。」

後記

自○三年「康仔」的良師益友許長國病逝後,又有不少大師兄陸續退隊,「康仔」獨力撐起整個香港男子組保齡球隊至今未停過。但大家不要忘記,他在下月才滿二十一歲,生日願望是在下月澳門東亞運再奪金外,更想一嘗職業球手滋味。他說:「亞洲的球手我都見過了,想到歐洲及美洲試打職業,對我的球技一定有幫助。」

兩個大細路「康仔」及「雪儀」,下月將肩負澳門東亞運主將的重任。

一向打波都全神貫注的「康仔」,在比賽前以聽音樂來紓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