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海 旅美作家
當你坐在昏暗的台下,望着台上那位魔術師攔腰鋸斷箱中美女的時候,你明明知道這是假象,你還是感到驚愕,還是哪怕暫時信以為真。
這就是魔幻。魔術師讓你我看到的,是他多年構思、設計、試驗、製造出來的幻象。你我看不到的,也就是他不讓我們看到的,是這一切後面的機關和運作。也就是說,他如何變這個戲法。
就像時髦男女,只要你欣賞他們當時的形象,當時的酷,而不希望你看到他們之前的努力和汗水。當我們穿過迪士尼樂園的大門,我們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光明美好,充滿歡樂的魔幻國土。
我們,也許除了六歲小孩之外,也都明知這一切都是假象,但是情願,尤其在付了真金白銀之後,更是情願暫時忘記所有現實考慮,情願哪怕暫時信以為真。
迪士尼先生的魔力廣大,他和手下那批「幻想工程師」,不但設計出一個比一個精采的娛樂節目,而且將這一切置放在一個完整的受控環境。從你進入樂園開始,你其實進入了一個被徹底控制的魔幻世界。
在這裏,何止是所有的娛樂被一套電腦系統操縱,連所有的服務人員的言行舉止,都有一套既定的規矩。這就是為甚麼多年前在洛杉磯,當扮飾米老鼠的那個小子,脫下了頭上那頂大耳朵帽罩去和一位兒童握手,不但把那個小女孩嚇一大跳,也把四周遊客嚇一大跳。至於他本人,則立刻給炒了魷魚。
這個罪過可大了。他何止是破壞了米老鼠的形象,他根本就破壞了魔幻王國的魔幻。
這種控制尚不限於園內的打工仔,也不限於園內的空間、行動、氣氛和生態環境。它還要保護這個烏托邦不受外界的干擾。這就難怪,上世紀六十年代全美都在抗議動亂的時刻,一對年輕男女嬉皮——男的長髮牛仔褲,女的無奶罩T恤迷——就被請出了伊甸樂園。
異議分子?請你出國異議。
但魔幻歸魔幻,可是在創造這個魔幻之前,卻需要理智,膽識和無比的信心。迪士尼請了史丹福研究學院,根據他的構想,來為他作初步調查研究。然後他招兵買馬,僱用了一批年輕傑出的「幻想工程師」,再根據他的構想,才創造出一九五五年問世的洛杉磯迪士尼樂園。
媒體問他為甚麼在荷李活建立了卡通電影王國之後,去作如此龐大的投資來冒這個風險。他簡單地回答說,電影或一部片子拍完了就完了,而樂園永不完成,永遠可以根據新的現實去增減改進。
一點不錯,迪士尼樂園非但永不完成,而且一個接一個繁殖下去。佛州兩座,東京巴黎各一,和今天的香港(及明天的上海?)。
迪士尼一九六六年去世,才六十五歲。除了洛杉磯迪士尼樂園是他親自創造的之外,其他全是繼承者按照他那套娛樂哲學建設的,你可以說他是一位概念性天才,而且一向如此。
米老鼠、唐老鴨等等,都是在他創意之下別人的手筆,連「華特.迪士尼」(WaltDisney),那全球皆知的商標簽名,也是別人代筆。這都沒有關係,他是概念藝術家,不必親自動手。
只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一個小小的反諷。他本人簽字的支票有一次被退回,原因是對方認為此一簽名肯定是拙劣的仿冒。
這就是魔幻。假作真時真亦假。魔幻國王肯定欣賞才子雪芹這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