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恆指上升目標不止15500

英之見:恆指上升目標不止15500

上周改變立場,成為短線大好友。風災令市場轉移視線,加息空間減少,以及重建工作會對經濟有刺激,都對股市有利。就算經濟數據仍弱,或者高油價令企業發出盈警,由於股市的特點是炒期望,所以這一切暫時已變得不重要,只有個別行業,例如航空股這類被油價重重打擊的,才會一沉不振。
轉軚之後恒指乏力突破,反而反覆偏軟。但筆者依然甚有信心,日本、韓國兩個亞洲主要市場都已重新向上突破,日圓又呈強勢,雖然可能是大選效應,但資金應該是流向亞洲。美股上周五的走勢,進一步確認股市向上的趨勢,對港股應有刺激。
上次15500的高位,雖在窩輪大派對的環境中造出,但股市超買後再超買並不出奇,外圍既已破高位,今次上升目標應不止15500。港股最近不濟,是近來波幅太大,令不少投資者不敢高追,當動力重新出現,積聚的購買力便會釋放,畢竟投資者的本性是不執輸。至於連串配股事件的影響,以股票復牌後的表現而言,相信不用擔心,消化相當良好。

投資須學懂放鬆心情

維持樂觀,令筆者最不舒服的,卻是上周五做有線節目嘉賓的經驗,當中兩通電話中的觀眾,應該是打去撒瑪利亞會比較合適。股市較長遠的走勢算是較有理據,但始終屬於金錢遊戲,任誰也摸不準,買賣的心情要盡量放鬆,一兩次的勝負,已經看成生死大事,就算今次僥倖逃脫,長遠必敗無疑。不能控制觀眾的看法,但似乎應該要控制自己的說法。以往一向立場是分析的價值在乎預測,實牙實齒才有用,可是人家如此認真,一兩句說話,可能已累人不淺,難怪大部份行家都先加止蝕位,偶爾再加模稜兩可甚至問號,有看法也未必有膽承擔。
這種現象反映財經傳媒氾濫的問題,資訊過多內容便要力求精簡,才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三言兩語的點唱式問答,焦點永遠是對公司的看法,被刪去的則是更加重要的風險因素以至投資心態等等。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