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純一郎在這次選戰中獨沽一味談郵政改革,外交議題懸而不談,可以預期他繼續當首相到明年九月時,都只會走回舊路,加上中日利益衝突的基本格局難解,中日關係短期內難望解凍。
小泉在選戰中完全避開了可能令他失分的外交議題。對於觸怒了中國和南韓的參拜靖國問題,他沒有在八月十五日的二次大戰戰敗六十周年日參拜,被問到今年內會否參拜,他避而不談,被問到如何改善亞洲鄰國關係,他也拉到改革問題上,說「不改革搞好經濟,就會對外交有負面影響」。
經濟決定論說法大概不能說是錯,但最多只說出事實一部份。中國經濟近年冒起,日本工業職位源源流失到中國,廉價中國貨湧入日本市場,經濟競爭是中日關係緊張的一個層面,但不是唯一一個。
對戰時歷史問題「企硬」
小泉對戰時歷史問題「企硬」,背後是中日兩大戰略利益衝突點。第一是日本的戰略運輸海道攻防戰,日本大部份石油都是經過台灣以南海道輸入,日本擔心台灣落入中國控制,就會斷掉石油命脈。小泉政府的對策,就是跟要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的美國一道,將台海問題列為日美共同戰略目標。
另一衝突點是東海油田爭奪戰。日本七月單方面批准日本帝國石油公司鑽探東海油氣,中國上周五派五艘戰艦在東海春曉油田一帶游弋示威。這些利益衝突為中日關係緊張埋了伏線,加上日本新一代政客多在五十歲至五十五歲之間,對侵略戰爭沒有切實感受,不惜強硬對付中國。
日本反對派民主黨主張重新建立對華關係,不要只對美國馬首是瞻,置對鄰國關係於不顧。但小泉繼續執政,仍然不會拋棄美國這個大哥。他派兵到伊拉克,因為那有助日本推動軍事大國外交。他亦積極推動建立導彈防衞系統,針對北韓也針對中國。日本建軍,將自衞隊升格為軍隊。
藉口減聯合國預算爭入常
雖然小泉政府高調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連番受挫,但《讀賣新聞》昨天報道,如果小泉當首相,日本將以未能入常難獲取國人支持撥款分擔聯合國經費為理由,向聯合國要求減少日本在其○七年度財政預算上的負擔。聯合國今年度財政預算約一百四十三億港元,當中日本負擔了百分之十九點四七,是經援聯合國開支第二多國家。日本擺明打金錢外交爭入常了。
美國《紐約時報》/日本《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