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7噸收藏品 不讓子孫遺憾<br>退休幹部深圳辦文革館

展7噸收藏品 不讓子孫遺憾
退休幹部深圳辦文革館

明年是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內地近期掀起一股民間興辦文革博物館熱潮。全國第一間民間文革博物館在汕頭出現後,深圳一名退休幹部亦在多間著名企業和廣東的老幹部資助下,在深圳籌備一間文革博物館,將他至少七噸重的文革個人收藏品,在明年公開展出,以便讓後人深入認識文革。

「儘管我是『文革』的受害者,但我絕不會以個人恩怨簡單地展示『文革』史料,也絕不會以個人好惡解讀『文革』史料。」籌備文革博物館的深圳退休幹部劉宗秀,現年七十三歲,在吉林出生,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期間被打成「走資派」,一九七九年得到平反,九年後南下深圳工作。

舊物市場尋寶涉80專題

劉宗秀將自己的收藏劃分為三個階段: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是崇拜收藏期。他指出,基於對毛澤東的崇拜,他從一九四八年開始,就收藏各地的毛澤東選集。但到一九七一年他被打成「走資派」後,內心滿是疑問,至此展開十年的疑惑性收藏階段。一九八一年到現在,他發現國外許多學者從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分析文革,從此,他開始研究性收藏,令史料更有系統。
劉宗秀指出,經過多年在舊物市場尋寶,他目前擁有的文革收藏品約有七噸,大部份和毛澤東有關,涉及八十多個專題,當中包括文革時的精神病患者、文革時的酷刑等,而江青實錄是眾多收藏品的重點之一,至少擁有一百多件江青在文革中的種種指示及檔案。
劉宗秀在收集文革物品時發現,許多關於文革的東西已經被人棄掉。「這絕對是個損失。倘若若干年以後,我們想要知道文革的歷史,卻還要專門組織人員考察,那將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事啊!」

「為整個民族做件大事」

他認為,文革的歷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現在的新一代未能深入了解,「直到現在,許多人對文革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只是簡單地蓋棺定論」。他希望以個人名義籌辦文革博物館,令後人對文革有更多的認識,「我劉宗秀要用自己規模化的收藏,給後人留下文革史料。我要以個人的名義為整個民族做一件大事。以我個人的名義創辦文革博物館,不給子孫留下遺憾。」
《南方都市報》/黑龍江《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