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煲蠟,勞師千軍 - 陶傑

嚴打煲蠟,勞師千軍 - 陶傑

今年中秋,特區康文署派出千人,準備「嚴打煲蠟」。
特區的民政事務局也向所謂慈善團體達成協議,制訂「戶內派平安米方案」。
這樣的「新聞」,好笑嗎?「煲蠟」為何要政府出動千人「嚴打」?盂蘭節向老人派米,為何要政府插手,達成甚麼「派米方案」?
青少年煲蠟要管,老人領平安米,跌死一兩個,政府也要管,政府要僱用多少人?中秋節公園「煲蠟」,無聊而反智,隨時會起火,這些煲蠟的青少年,有沒有讀過書?小學教師有沒有教過他們玩火危險?他們有沒有父母,他們的父母為甚麼不制止他們中秋夜到公園玩火?
盂蘭節派的那一小袋米,像教堂裏神父向教徒派的一小片像山楂餅一樣的「聖體」,完全是象徵意義,「聖體」不是餅乾,不可以當飯吃。老人蜂擁狂領「平安米」,一領就是幾斤,搬回家去下鍋燒飯。活到這把年紀,毫無尊嚴,不如上街行乞。他們的子女為甚麼不確保年老的父母家中有足夠的白米?政府也有老人救濟金。今天的特區,不是日本總督磯谷廉介管治的昭和香島,老人推撞領米,搞出人命,完全是「慈善團體」的責任,為何政府又要受責?

青少年煲蠟,父母在哪裏?老人蜂擁搶米,子女做了甚麼?不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出問題,而是一場社會倫理危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依,幼有所倚,倫理均衡,家庭安樂,中國幾千年以來,憑這一點點儒家思想,才維持了一個小政府和大社會。
然而今天的特區卻並不如此。兒童中秋煲蠟,年年如是,教導子女不要玩火,是教師家長的責任,政府卻要出動「千人嚴打部隊」來鎮壓,證明學校教育失敗,家教無方,父母失責。如果「嚴打」不力,維園中秋夜大火,萬一燒死幾個維園阿伯(其實這反而是好事),到時社工、志願團體、李卓人、民建聯,必聯合起來向政府「問責」,電台烽煙聲討,報紙社論譴責,喝令康文署有關人等下台。
老人和兒童,可以特別照顧,但不表示有特權。搶領平安米,老人活了一輩子,應知風險,心臟病體弱者搶領時暴斃,要怪只能怪閻王放出來的鬼魂找替身。至於「煲蠟」,與其「千人嚴打」,何不學布殊,派海軍陸戰隊到公園,一見火光就地正法,也配備警棍,哪家的小王八還敢煲蠟,就綁在樹上打幾棍。既然父母不管教,由「嚴打部隊」來用棍子教好了。
中秋蠟火,盂蘭凶米,這不是「和諧社會」,是一個充滿小農式反智的黑色詼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