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歲的小泉率領的自民黨取得罕見的大勝,和以前的幾位獲得國民支持的日本首相相比,小泉沒有推動經濟起飛的功績,也沒有把沖繩島從美國手上取回來的榮光,也沒有實行破冰之旅與中國建交,他靠的是甚麼呢?
我們把小泉的政治和個人履歷解剖後細看,他擁有的是所有政客都要的人氣。小泉沒有大派閥支持,但支持率一直高高在上,他沒有具體政績,但人人都支持他改革,說明他靠的是人們對僵化官僚的反彈而萌生的不滿。這對所有政治人物和政府是一個寶貴的啟示。
形象:獨斷獨行新人類
領導自民黨勝出的小泉,外表上和行為,與其他日本政客有很大分別,梳着一頭獅子王頭髮,而且曉得英語。
小泉在日本政壇上向有「怪人」之稱,原因是他與其他日本政客十分不同,例如他十分愛聽音樂,由歌劇以至重金屬音樂都喜歡聽,甚至曾將自己最愛的「貓王」皮禮士利歌曲組輯成雷射唱片出售。他離婚後一直未有再結婚,而在愛分門閥黨派的日本政壇中,小泉可算是完全獨立。屹自獨行,這種個性成為日本新人類要的新政客。
日本成蹊大學教授加藤孝(音譯)說:「其中一樣他(小泉純一郎)在執政四年來學到的東西,就是將問題直接帶到公眾面前,從而獲得政治優勢,他以簡單方法解釋複雜的事件,更贏得日本公眾的心。」
懂英語令其他政客自卑
此外,小泉曾經遊學英國,據說英語不錯,這點足以令拙於英語的其他政客感到自卑,退讓三舍。日本國民對英語的迷思是難以想像的,前首相宮澤喜一就是因為英語了得,令他在自民黨內獲得獨特地位,只要日本想到外交至上時,宮澤就會出山,小泉也有宮澤這種優勢。
手段:樹超級媒體典範
美國前國務卿艾奇遜曾說過,尋求公眾支持就必須要把自己的觀點陳述得比真理還要清楚,小泉在日本就樹立了一個超級媒體政治典範。
在戰後日本政治史中,前首相中曾根算是巧於利用媒體的政治家,但與後輩小泉純一郎相比,他只是小巫見大巫。這也是人們將小泉媒體政治冠以「超級」頭銜的原因。
擅製造閃亮話題
自四年前上台時,小泉就開始精心培育和媒體之間的關係,不僅每天安排首相的記者會,通過電視畫面,向公眾傳播小泉雷厲風行的改革形象。他還確立了首相和全國大報總編的定期會餐制。今年,自民黨開始花十五億日圓的高價僱用商業公關公司搞形象。
這次大選,日本政界主動餵飽媒體的傾向表現尤為明顯。相比而言,小泉及自民黨在進行這種手法的各黨派中更是首屈一指。自解散眾院後,「小泉流」的新聞就源源不絕的出現在公眾眼前:戲劇性不推舉黨內反對派做候選人,向反對派所在地空投「刺客」,力邀當過電視主播的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網絡新貴堀江貴文參選,都吸引了媒體和選民的眼球。
製造閃亮的話題,懂搞形象,絕對是小泉致勝之道。
背景:父執餘蔭三世派
小泉純一郎能爬到今天的高位,絕不是好運所致,而是得理不饒人的個性使然。他亦有父執輩的餘蔭,即所謂三世派,爺爺小泉又次郎是以前的遞信相,父親小泉純也是防衞廳長官。他出身於三塚派,和日本戰後最主流派系岸信介系統有直接關係。論資排輩,小泉因為直屬於七十年代強人福田赳夫,前任首相森喜朗則是福田系的門生旁支,小泉在森喜朗在任時,就沒有好臉色給他看。
不過,當小泉出道時,福田系差不多凋零。他勇於表達改革意見,很早就被日本政壇視為新領袖。九十年代,舊一代的竹下登、宮澤喜一仍然老神在在,但選民求變,小泉就得以找到空檔上位。當時,自民黨內有所謂YKK集團,即山崎拓、加藤紘一和小泉純一郎,YKK是這三個人的姓名英文的第一個字母。本來山崎和加藤都比小泉有機會稱王,但由於各自失去機會,小泉順利在日本人革命求變呼聲下,贏了。
步伐:厲行經改贏民心
小泉改革的口號,從他上台時已叫得響亮,贏得日本求變人心,那管改革路其實行得舉步維艱,政經結構內深刻的矛盾綁着他的腳,難以大步走。
小泉○一年上台時就高舉財政改革旗幟,說要壓縮公共開支、減國債滅赤,振興經濟。在日本經濟嚴重衰退近十年不起的氛圍下,小泉叫出的經濟改革,就贏得不少選民心。
小泉改革另一重點,是加速處理銀行不良債權,措施雷厲風行,又要強制處理銀行不良債權,又要加強對銀行監管,業界反對聲音卻令措施行得拖拖拉拉,但拖拖拉拉間,重組產業後,日本經濟這兩年得見小陽春。
到了國有事業民營化方面,小泉在郵政改革遭遇大挫折,改革阻力來自有關部門官僚、行業團體與議員同一鼻孔出氣,於是他在無法可施下,進行政治豪賭,想透過提前大選清黨、順便破除黨內與既得利益有千絲萬縷關係的舊勢力。退一步後反想大躍進,小泉野心過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