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盈利如何、哪些行業較賺錢,相信由在華外企納稅的情況可窺視一二。據國家稅務部門公布的二○○四年度外企百強排行榜顯示,中外合資的三大汽車公司——上海通用、廣州本田和上海大眾分別以四十八億元,四十六億元和三十九億元人民幣位居前三名。納稅百強多為汽車、電訊、電力、日用品和啤酒等行業。
據統計,包括港澳台在內的百強外企,去年度共納稅約為六百二十八億元,與○三年基本持平,幾乎是零增長,○三年則錄得四成六的增幅。當中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這次入圍門檻由○三年的二億二千一百萬元降至二億零一百萬元人民幣,但納稅超過十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不僅沒有增加,還有所下降,由○三年的十四家降至十家。
百強外企納稅零增長
在○四年度的外企排行榜中,頭二名企業於去年相若,僅名次出現對調而已。○三度屈居第二的上海通用,首嘗冠軍之味,並較○三年度蟬聯冠軍的上海大眾多納稅三億元人民幣。廣州本田升至第二位,納稅四十六億四千四百萬元人民幣,但上海大眾不僅退居第三位,同時納稅金額為三十九億元人民幣,較○三年的四十五億元人民幣減少六億元人民幣。
統計顯示,○四年度的外企納稅規模未如理想的同時,其在全國中外企業納稅五百強的排行榜中,除上海通用(第十四位),廣州本田(第十五位)和上海大眾(第十九位)位居前二十名,以及排行第四位的一汽大眾(第二十一位)外,其他都排在三十名以後的位置。
眾多跨國企業未入圍
另外,進入前十名的納稅外企,除第五名的廣州寶潔和第七名的兗州煤礦分別從事日用產品和煤炭的生產外,餘下全是汽車和電信企業;而根據入圍的百強外企名單來看,許多投資大陸多年的跨國公司或在港具實力的企業均未有入圍,實令人費解。
中國稅務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