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監管太多未必是好事

曾淵滄專欄:監管太多未必是好事

上星期五那篇文章的最後一段,短短的一段,沒想到引起好幾位好奇的朋友追問,我是如何開解這位女學生?
方法是我為她講個故事,一個很多年前的故事:話說我母親在她年輕時有兩位朋友,一男一女,兩人談戀愛,那個時代是不流行自由戀愛的,兩人的戀情遭到雙方家長反對,結果兩人一起自殺殉情,可是自殺不遂,被救活了,家人見他們如此堅定的愛情,也只好讓他們結婚,那裏知道,兩人結成夫婦後竟然經常為柴米油鹽之事吵架,最後離婚收場。
我的這位女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了相當的領悟,陷入沉思,然後,我就鼓勵她笑,她真的笑了,一笑,天大的事都可以化解。
近來,突然香港證監會對備兌認股證(即俗稱的備兌輪)發生興趣,很想加強監管。
香港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香港投資者對備兌輪的認識及起步比較遲,這些新鮮事物是90年代才開始的,但短短的10年間,炒賣風氣非常熾熱,相信今日香港在備兌輪的發行與炒賣活動,在比例上已是世界第一了。
傳媒也經常出現甚麼「9輪並發」、「19輪齊發」之類的大標題,香港已成為世界「輪」王,大量發行商見獵心喜,爭先恐後地來這個炒輪寶地搞「發輪功」。
許多人也留意到,今日香港股市經常出現輪價先動而正股後動,不是正股影響輪價而是輪價影響正股價。不少大戶左手買入正股,右手就馬上低幾個價位賣掉,目的當然就是想推低股價,這就是所謂造市。
可是,證監會能做甚麼?該做甚麼?當年金融風暴期間,很明顯地國際大鱷是在造市,可是當年的證監會抓到了哪1隻大鱷告他們造市?
我認為,只要不出現像當年金融風暴一樣的惡意狙擊,破壞香港經濟,炒輪也不是甚麼壞事,反而監管太多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