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裏有四大奇書,其中之一乃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只此一家,不過後人圍繞着《三國》而寫的書,卻不下千本,最近流行有三國經營術、三國管理學之類的書,大部份銷量皆不錯。
《三國》被評為七實三虛,因書中某些地方是用民間傳說、野史等資料穿鑿拼湊而成,是作者為了凸顯漢室正宗這主題,或營造劇情所需而編撰的。例如赤壁之戰中其實沒孔明的份兒,關雲長的官階亦未夠出戰華雄等。大家讀《三國》時,切勿抱着讀正史的心態,更不應將兩者混為一談。
日本人對我們的《三國演義》情有獨鍾,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剽竊一次;或用於電玩、動畫,或用於漫畫、小說,總之上至故事橋段,下至人物統統抄襲。最近得悉又一齣日本動畫是以《三國》的人物為藍本,不過,今次所有角色都變成了大胸小腰的女性。
我們可以把這種行為看成小文化仰望大文化,因而產生的一種臨摹,也可以看成不尊重原著作品的詆譭行為。
日本創作人尊崇知識產權,卻同時間喜歡抄襲,抄襲過來後加添鹽花加點暴力,便看作是自己的原創,再反過來問你收取費用。
這不是笑話是甚麼?不,的確不是笑話,而是笑裏藏刀。
到抄作一定數量之後,日本人便會大大聲聲說《三國》根本是他們原創的,中國的《三國演義》才是抄襲。
絕不是筆者杞人憂天,早前日本便嘗試向聯合國申請正名,他們才是最早發明咖喱的國家。亦有古典樂界的朋友經歷過,在日本演出《彩雲追月》後,竟有日本人說那是日本的傳統民歌。
為了防患未然,同時間抗衡日本的文化蠶食,中國的媒體創作人應該熟讀《三國》,繼而衍生更多的《三國》作品。
李樹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