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閱讀計劃傑出表現獎<br>5歲小書迷年讀3530本書

獲閱讀計劃傑出表現獎
5歲小書迷年讀3530本書

【本報訊】宋人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書籍為我們帶來不少生活趣味。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昨日舉行「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頒獎禮,向五十名讀書最多的學生頒發傑出表現獎,年僅五歲的韋紫恩一年內閱讀書籍三千五百三十本,平均每天讀近十本,成為現代書蟲。 記者:陸羽平

就讀民生幼稚園高班的韋紫恩接受訪問時,仍是書不離手,她更帶點「老積」地說:「睇書可以學多啲知識。」韋太表示,小恩出生後已培養她閱讀的興趣,更會特意選擇帶有文字的圖書。由於她及丈夫均愛閱讀,耳濡目染下,女兒對書亦有一份特別的偏好。她稱,至今家中的藏書已過千本,部份更要擺放在露台。
無書不看的韋紫恩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對一些卡通書籍特別感興趣。激發更多幻象空間的《多啦A夢》是小恩的最愛,《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等亦令她沉迷,有時更會代入故事的角色。

比較字形相近文字

韋太稱,陪同女兒讀書雖然令她少了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但原來兒童書籍中亦讓她獲得不少平時忽略的知識。
年僅四歲的葉晉瑋共讀了二千零十一本書籍,成為閱讀計劃年紀最小、但讀書最多的一名得獎者。經常跳跳紮的他外表看來一點都不像書呆子,葉母表示,晉瑋在認字方面亦有過人之處,年紀小小的他已認識所有地鐵站名稱,如石硤尾的「硤」字,他會跟「俠」字作比較;圖書館更是他經常出入之處。
七歲的譚曉珊及四歲的譚倚珊姊妹平均每天讀近七本書,母親譚太稱,只要有空便會為她們講故事,兩名女兒每天要閱讀近三小時才肯罷休。

鼓勵善用圖書館藏

康文署為推廣閱讀風氣,鼓勵年輕一代善用圖書館藏,一九八四年起舉辦「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以四至十九歲人士為對象,父母亦可以家庭形式參加,至今參加者累積逾七萬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