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改革輪市要對症下藥

投資縱橫:改革輪市要對症下藥

過去幾周社會上對現行的窩輪市場機制有很多批評,欲維持現行機制的人士及團體亦在傳媒多番解說,但只要想一想根本的問題,便知道這些解說言不成理,屬轉移視線居多。
有知名分析員在報章就「窩輪的存在價值」發表文章,解說窩輪急挫有其合理原因,「有人因窩輪令人輸大錢而質疑此產品是否有存在價值」是不當的。筆者對這說法並不同意,原因很簡單,現時窩輪市場被批評的是制度不公,過去一段時間,從來就沒有聽聞市場對窩輪的存在價值提出質疑,為何會以此立論,解釋窩輪股災的合理性,而沒有在制度不公平之上着墨,實在欠缺邏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亦有窩輪發行商的分析員跑出來說,社會上對窩輪市場的批評有不少存在誤解。這個說法毋須花時間爭拗,因為市場任何時間都會存在一些誤解,只要有投資者對產品不熟悉,或資訊流通缺乏效率,都會產生誤解問題,然而,分析員對那些沒有被誤解的部份並無作出解釋。現時最惹爭論的是「無限量增發的機制」,這個機制明顯不公平,發行商是否有公開解釋呢?

癥結在於制度不公
港交所(388)高舉「投資者教育」的旗幟作為幌子,回應社會如何處理窩輪市場問題,但正如筆者上周之分析,「市場制度不公平」是監管者的責任,而非投資者的錯,加強教育改變不了「制度不公平」的流弊。
日前喜聞證監會表示會檢討窩輪市場制度,不管那是否源於輿論壓力的結果,有錯當改,顯然是一樁好事。可是,聽到證監會與港交所同時拋出「徹查不尋常的窩輪交易活動」,則令筆者有些憂慮,因為若把制度的漏洞歸咎於「違規」活動,縱使並非推卸責任的行為,也會是「斷錯症,下錯藥」。無論制度是否健全,都會有違規活動,這與現時的問題無關。當下的一個重大不公平之處,是發行商可在某情況下無限量增發窩輪,對投資者造成很大的不公平。早前發生了這樣的情況,是有關發行商的活動違規或不尋常嗎?非也,這是現行制度所容許的,行為是不公平,但並沒有違法的情況出現。
發行商發行窩輪的生意,主要透過風險管理及活動對沖法賺取溢價收入,當中亦會存在風險。而對沖不當,街貨量增多,正股價格不斷上升,令發行商面對大虧損的風險,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風險,為何要讓發行商可透過無限量增發剔除這風險,卻令投資者蒙受損失呢?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