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地魚業界推出「本地魚專賣店」計劃初見成效,參與有關計劃的魚檔昨首天銷情不錯,有魚販昨日把全數約一百四十斤的本地烏頭賣光;但由於來貨較貴,有魚販指只是旺「魚」不旺財。至於售賣內地淡水魚的魚檔銷情依然慘淡。
九龍城街市內有三、數魚檔領有「本地魚專賣店」牌,其中平日主要賣海魚的冼先生,昨入了約二十斤本地烏頭,至傍晚六時許沽清。他說,該批烏頭成本價約每斤二十元,只以每斤二十四元出售,故利潤不多,他慨歎說:「得過做字,只係襯下其他鹹水魚,二十斤賺得幾多錢呀!」
街市內另一領有本地魚專賣牌的魚檔,百四斤烏頭在一日內全部賣出。檔主說每斤入貨約十六元,以約十九元出售,他相信該本地魚專賣牌有助提高市民對本地魚的信心。
只賣內地淡水魚的鄧先生則說生意只及之前兩成,再這樣下去恐要執笠,並說街市已有一淡水魚檔結業;他認為本地烏頭的味道較好,其他淡水魚的質素則未及內地淡水魚。
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昨表示,昨日有三十多間食肆及魚檔掛起商標,稍後會陸續為專賣本地魚的食肆及商戶掛起標籤。
發現霍亂菌證實屬陰性
另外,正在加拿大的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昨說,有不法分子走私內地魚到香港出售,內地與香港部門已經建立打擊機制,他認為偷運情況未算嚴重,他提醒消費者要購買來自內地合法魚場的魚產。他又指早前中山一個註冊供港魚場的水質樣本驗出含有霍亂弧菌,經進一步化驗,確定是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