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颶風下的骨牌效應

談錢論股:颶風下的骨牌效應

上星期,全球投資市場正因為油價衝破70美元新高而腳軟,那邊廂,颶風卡特里娜則橫掃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南部各州,造成廣泛的破壞,新奧爾良8成的市區被洪水淹沒。
看到災後滿目瘡痍的慘況,令人聯想起去年底的南亞大海嘯,也讓我們再次領教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即使強大如美國,在大自然面前同那些窮國、小國一樣,都是那麼不堪一擊。
由於颶風正中美國產油的心臟地帶,迫使全國1/4油井以及逾一成煉油設施停產,令油荒問題更加惡化。待美國能源部宣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油價才回落到70美元以下水平。
災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正在評估之中,預料石油生產受阻達數個星期到半年不等,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第4季的GDP增長率會跌至零!
在骨牌效應之下,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也不免同樣受到衝擊,近期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國民看淡經濟前景的比例創下伊拉克戰爭以來的新高,消費者信心下降,各大零售商馬上作出反應,縮減甚至取消下半年的定單,遠在太平洋彼岸、位於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的供應商馬上大受影響──這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代價了。至於中國的GDP增長會不會因此而降低,則暫時無法評估。

加息周期或提早完結
對於卡特里娜所造成的破壞,美國保險公司可能要作出超過30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而間接受到影響、因天災聯絡不上美國南部的入口商以落實付貨的本港廠商原來也有得賠,那就得多謝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存在,一般人都以為該機構處理的是買家(例如美國入口商)倒閉、破產、拒絕提貨或拖欠帳款等風險,其實該局的綜合保單尚承保「國家風險」,一旦外國出現革命、戰爭、外滙管制及天災等,有投保的本港廠家都可照單獲得賠償。因此,本港廠商受事件的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風災卻暫時解救了正受加息困擾的股市,上周布殊已與格老密斟,外界相信聯儲局在9月20日會後或會按兵不動,暫停加息以紓緩天災對經濟所造成的打擊。
由去年中開始的加息周期或因一個颶風而提早完結,也真是始料不及,此所以較早前港股一度重上15200點。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也回落到4厘水平,且看美國的復原速度,會不會像神戶大地震後的日本那麼快。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