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怎能漠視虐老

     社署怎能漠視虐老

社署日前證實三宗涉及安老院舍服務的投訴,包括有院舍把殘羹當餸菜、夜間人手不足,女長者沐浴尚未穿回衣服,男長者已集體進出浴室,嚴重侵犯長者私隱。
日前更有志願團體揭發有院舍利用「報紙當尿布」供長者便溺,甚至脫光行動不便的長者下身衣服,着令他們長期坐在便椅等,引起公眾再次關注安老院舍服務質素的問題。
安老院舍服務質素良莠不齊早已是老掉牙的問題,惟社署署長對此態度依然冷淡漠不關心。
社署數字顯示,過去數年平均每年約有二百四十宗涉及安老院服務質素投訴,還未包括沒有向社署投訴的個案。
惡劣的服務質素直接影響院舍長者生活,私隱、健康及基本尊嚴等問題均關乎長者基本人權,不能輕率處之。營辦安老院舍服務人士固然要有愛心,惟有效的監察機制亦不可或缺。

公布有問題院舍

雖然社署強調會派員作突擊巡查及定期修訂新安老院實務守則,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集體淋浴為例,很多院舍會在凌晨時分為長者淋浴,社署人員根本難以在辦公時間外突擊抽查。加上社署人手有限,根本難以全面監察各私院服務質素。
若安老院舍服務能按市場自然供求,消費者可選擇拒用不合水準的院舍服務,便能運用市場力量淘汰劣質院舍。
奈何在現有機制下,申領輪候院舍的長者及家屬只能選擇某區院舍,卻無權選擇合適院舍,甚至在入院後發現貨不對辦申請調遷亦極為困難。社署既未有檢控違規院舍,更容許長者不斷入住問題院舍,令長者不斷遭受虐待。

就虐老問題立法

除了加強巡查及執法,社署應加強檢控違規院舍,公開問題院舍資料,讓市民作抉擇。此外,更應實行「錢跟老人走」概念,讓準院舍老人及家屬自行選擇,借助消費者的監察以提高院舍服務質素。
長遠而言,政府亦應研究就虐老問題立法,規定照顧者舉報虐待事件,強化對施虐者的檢控及懲罰。
如今社署署長漫不經心的回應,既不撥亂反正,官僚至極。七歲幼童賢仔無辜被斬一案,引起社會上下關注,特首直斥事件人神共憤;如今私營安老院服務問題叢生,高官豈能坐視不理?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何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