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輸港魚場清貨 正化驗是否含毒<br>走私河鮮破獲近年首宗

非輸港魚場清貨 正化驗是否含毒
走私河鮮破獲近年首宗

【本報訊】海關破獲近年首宗走私淡水魚入境的案件,昨凌晨在長沙灣副食品市場對開海面,截獲一艘走私漁船,撿獲總值八萬餘元、共一千七百一十六公斤的活和冰鮮淡水魚,包括黃鱔、生魚、塘虱和鯪魚肉等,政府化驗所正化驗該批走私貨是否含孔雀石綠或其他違禁化學品,案中有一名香港男子和三名內地男子被捕,今日將在觀塘裁判法院提堂。 記者:黃學潤

海關港口及海域科海域行動組指揮官林志強稱,自上月底本港與內地對淡水魚加強檢疫以來,海關人員亦加強海上的巡邏,以防有人利用船隻將淡水魚偷運入港境。

來自桂山島共78箱拘4人

林志強說,海關六號船昨凌晨二時五十分,於長沙灣副食品市場對開海面,發現一艘內地漁船準備靠岸,形迹可疑,遂上前截查。
該漁船名「珠桂6225」,來自桂山島的內地漁船,五十九歲船主為香港人,船上還有三名年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的陽江漁工。關員發現船上有七十八箱兩呎半長、兩呎闊的發泡膠箱,內有大批活魚和冰鮮魚,均為淡水魚,包括兩箱活黃鱔、十六箱活生魚、四箱活生斑魚、兩箱活塘虱和三十九箱鯪魚肉,其餘為冰鮮鯇魚頭、大魚魚身、大魚魚頭連身和鯪魚骨等。總值八萬一千四百三十一元。
由於船主未能出示入口載貨清單,關員懷疑他們將貨品走私入境,遂將四人連船扣查,他們涉嫌觸犯《進出口條例》,今晨將在觀塘裁判法院提堂。
林志強透露,海關已聯絡食環署協助,過去在海路緝獲的走私魚類方面,全都是由香港偷運往內地的貴價海鮮,絕少偷運淡水魚入港境,今次屬近年的首宗。

業界指貨不足例未行所致

據消息透露,由於早前受孔雀石綠事件影響中港淡水魚市場,內地各魚場積存了大批淡水魚,加上不是指定輸港淡水魚場所飼養,銷售範圍更窄,部份魚場只好將淡水魚斬件出售和將部份起出魚肉走私來港希望盡快脫手。
政府化驗所正檢驗被緝獲的走私淡水魚,是否含有孔雀石綠或一些違禁化學品。根據法例,輸出或輸入未列於載貨清單的貨物,循公訴程序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二百萬元和入獄七年。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回應昨日發現走私淡水魚,原因與近日內地淡水魚供應不足所致。他表示,近日每天只有三百擔內地淡水魚供港,只及平日的一半供應量,加上政府與內地輸出淡水魚的措施仍未完全落實,如未規定一定要由註冊魚場供港,故在「貨不足、例未行」之際,容易有人會冒險走私。此外,今次走私的魚有部份是雜魚,如黃鱔,生魚,塘虱,也反映了內地現時缺乏雜魚輸港,雜魚有需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