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派米活動發生婆婆輪候期間跌死事件,民政事務局電話調查發現,六成七受訪市民贊成保留傳統派米活動,但近九成人認為應改變排隊輪候的安排。部份社會服務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昨狠批派米團體虐待長者,更直指政府做事「慢三拍」。不過,派米團體與議員針鋒相對,堅稱上門派米失去派「平安米」的意義。
民政事務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逾一千二百名受訪市民中,近四成半人認為應派米到長者家中,兩成八贊成主辦團體應考慮以派發米券取代直接派發米包,兩成二人指應分別在多個地點派米,並預先派籌。
「政府唔應該批准」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部份出席的社會服務團體對派米發生混亂及死人事件表示遺憾。防止虐待長者協會會長鄺敏華批評派米團體要長者要日曬雨淋、通宵輪候,乃虐待長者。她說,該會上月至今,共收到八十五名長者有關派米活動的求助及投訴。
多位議員指摘團體派平安米反令長者不平安,是不負責任。郭家麒狠批:「如果唔能夠防止老人家受苦,政府唔應該批准呢啲活動。」譚香文則炮轟政府:「𠵱家死咗人呀,政府係咪要『慢三拍』處理問題,到𠵱家連監管(派米活動)準則都冇!」
多個派米團體否認虐老,九龍城潮僑盂蘭會總理吳偉松說:「我哋潮州傳統教育都話要做孝順仔,我哋當然識得尊重老人家」,但他指平安米要經過拜神後才可派發,上門派米失傳統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