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調查指出,普遍香港人認為坐擁200萬元便足夠退休。這是一個籠統的數字,皆因每個人對生活質素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人退休後,只求有錢每天上茶樓吃一盅兩件;亦有人想趁人到黃昏的階段,盡情享受美食紅酒,培養興趣,甚或與老伴環遊世界。
事實上,美國的理財顧問大都建議客戶,至少要以自己在職時最高月薪的七成,來計算退休後的每月開支。
雖則告別職場後,應酬及交通等使費等開支會相應下降,但退休不代表要對生活質素下降甘之如飴。
醫療負擔勢加重
再者,當年紀漸老邁,身體難免會陸續出現一些小毛病,醫療負擔亦會日益加重。大家都知道,政府正進行醫療改革,公立醫療收費將逐步提高,就算你願意在風吹雨打下輪候街症,又不介意入住公立醫院,但這方面的支出仍可能高於預期。所以,絕對不要太低估自己退休時所需的支出。
假使閣下今日手持200萬元退休,把本金放在美國國庫債券,以年利率約4%計算,每年可帶來大約8萬元的收入,即平均每個月可花6667元。如果你擁有自置物業,這筆錢最多亦僅夠過清茶淡飯的生活,肯定難以豐足。
通脹因素要考慮
其實即使以現時的價值衡量,200萬元亦不是大數目,而且不要忘記,通脹會蠶食金錢的購買力。
雖然香港在過去6年都處於通縮,物價愈來愈便宜,但通縮環境已成過去。若參考金融風暴前30年平均約3%的通脹年率計算,今日手持200萬元亦僅可應付基本退休生活的話,40年後便需652萬元才足夠。若果經濟風調雨順,通脹率稍微增至4%,今日25歲的年輕人更要穩袋960萬元,方可言休。
近千萬元資產從何而來?
可以肯定的是,單憑強積金供款,就算每月供款額達最高的2000元、投資期長達40年、每年投資回報有7%,最終亦只能取得525萬元。不足的435萬元,便得靠自己儲蓄和投資。
所以,我們必須及早考慮退休,甚至由上班第1天起便開始投入計劃,目標才較易達成。皆因「時間」就是投資者的最佳拍檔。
強積金未敷所需
同樣以7%投資年回報率計算,如果由25歲開始便立志儲蓄,每月只要多省下1816元,40年後便可輕鬆儲得435萬元。若到35歲才開始的話,每月便要儲3566元才有同樣效果;要是到45歲方省悟,每月便要儲8351元才可達目標。
因此,坐言起行事不宜遲,早一天行動,便愈早能為晚年籌謀。
MLC萬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