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 旅美文化評論員
這幾天看美南水災的報道,在美國媒體上時常聽到的評論是「情況這麼糟,簡直像個第三世界國家」。這種口脗,不自覺地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大美國沙文。美國人一向自我感覺良好,有甚麼小急難,只要打個電話,警察或救生員立刻就來到。但這回卻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強烈颶風的預警早就發出,防災的準備卻不到位,災難一來到,好像甚麼都癱瘓了。電視上出現的「第三世界」,是都市窮人在污水裏掙扎逃生的畫面,是救援工作混亂無序的畫面,是饑民爭先恐後地搶口糧的畫面。
現在,洪水退後,大規模打撈屍體的行動就要展開。基於人道和尊重死者的理由,撈屍的影像不會在電視上出現。不過,災區電台已有人提出尖銳的問題:如果災區是高級住宅區,災民都是高級住宅區的白人,防洪和救援工作會是這樣嗎?
平時無人問及
這是敏感而又傷感情的階級問題。總統也感到事態嚴重,所以趕緊喊話,表明他時時刻刻都在掛心災區的「兄弟姐妹」。這樣的措詞是針對全體黑人說的。黑人手中也有選票。
其實,第一世界的許多角落都有第三世界的存在,世界超強的美國也不例外。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費城都有這樣的角落。這些地方的貧戶平時領救濟金糧食券,生活在都市的底層,無人見到也無人聞問,只要還有一張社會安全網存在,他們不會餓死凍死,也都相安無事。只有在發生了事情,他們從角落裏湧現出來時,第一世界才會跟第三世界碰頭。比如六十年代芝加哥的暴動,七十年代費城貧民窟與警方對抗的縱火暴亂,以及八十年代洛杉磯因警察暴力圍毆黑人而引發的大規模縱火搶劫暴動。這次新奧爾良的洪災之所以令人觸目驚心,是因為這個地區的窮人比例又超過了其他大城市。
收入差距擴大
許多美國人都相信,階級在美國的社會中已經是一個消退的概念。因為從表面上看,人人都有手機,周末看電影、逛商場,中下家庭也都可以貸款買房子買新車,階級的差別看來不大。更重要的是,美國夢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階梯。在階梯面前,人人機會均等,只要肯努力,都能上到高處。但這恐怕已是一個過時的假象。實際的情況是,過去二十多年來,階級已經在改組美國社會,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新的研究發現,在美國社會,向上爬升的機會不但比不上北歐國家和加拿大,而且也比不上英國和法國。英國還有皇室,法國還有貴族,美國的立國精神強調人人生而平等。但現在,收入的不平等已使得美國富裕階級的優勢地位能夠靠教育、職業與財富而代代相傳。最上層家庭的收入過去二十餘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四十,中層家庭增加了百分之十七,底層家庭增加了百分之九。調查研究也證實,美國家庭在社會階梯中向上移動的比率,八十年代要比七十年代少,九十年代又比八十年代少。
兩極分化明顯
兩極分化的趨勢相當明顯,這幾年的稅改政策更是進一步嘉惠富人。不過,幸而中間階層龐大,成為社會穩定的力量。所以,社會底層的貧民平時都讓社安網維繫在城鄉的第三世界角落,只有暴亂或災難出現時,第一世界才有機會和第三世界碰面,就像這次發生在新奧爾良和路州密州海灣災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