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含孔雀石綠水產輸港問題未能徹底解決,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終於承認,早前提供港府的註冊魚場名單資料不確,質檢部門有一定責任,他又說相信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巡查註冊魚場後,港人會恢復對食用淡水魚的信心。不過,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雖然李長江認錯,但市民對註冊魚場信心已打折扣,期望本港當局認真巡查,確保輸港淡水魚信心。而業界則批評,註冊魚場制度仍未完善,短期內難言淡水魚正常輸港。
內地早前提交港府的首批註冊魚場名單被揭發問題多多,正在加拿大隨同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的李長江昨表示,三個位於深圳的有問題魚場,其中兩個從來不在註冊名單上,其餘一個則是被政府收地後,場主沒有即時向深圳質檢部門報告,致出現在名單中,他承認資料不正確質檢部門有責,「我們的工作也有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們也通過這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工作,對定點的飼養場、養殖場,我們要經常巡迴檢查。」
憂慮或形成壟斷
至於為何含孔雀石綠的水產禁之不絕,他說不排除有不法商人違規使用,當局會全力追查,內地會加強檢驗各類出口食品,確保輸港食品及食物安全。他又指食環署人員已到內地逐一巡查註冊魚場,均沒有發現有人使用孔雀石綠,加上港府已連續三日沒有在水產樣本中發現該種致癌物,相信港人很快恢復食用淡水魚信心。
雖然李長江對平息毒魚風波樂觀,但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卻不以為然,他說內地至今仍未派員巡視港商建議註冊的魚場名單,一些可出口水產的公司卻向這些魚場收購漁穫輸港,有業界人士憂慮可能形成壟斷,「內地要咁運作,我哋都冇乜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