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教學語言增學生壓力

轉教學語言增學生壓力

政府七年來鐵腕推行母語教學,硬性規定三百多所中學在初中推行母語教學,遭教育界及家長強烈批評,不少被迫轉制的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應付日後升學,紛紛在中四或中六兩個階段轉以英語教學。有英中校長認為,讓中文中學在高年級轉變教學語言是錯誤安排,學生容易出現適應困難,徒添壓力。
英文中學議會外務秘書陳璐茜認為,高年級學生需要應付公開試,壓力頗大,讓中中在高年級轉教學語言不明智,「最理想應該喺中一嘅時候轉,因為好多術語都喺中四嘅時候學,忽然間喺中六先嚟轉,學生適應唔到,個制度係辛苦咗佢哋。」
政府九八年起推行母語教學,除了一百一十二間中學獲豁免可以英語授課外,其餘三百多所中學初中階段均需以母語授課。至○一年,一百四十五間中中在高中課程轉用英語授課,圖力挽狂瀾,結果首批學生在○三年參與會考的成績差強人意,同年多間轉為中中的前英中的英文科成績均下跌,翌年英文科成績仍較○二年改制前考生差。

提出「上落車」機制

教育統籌委員會今年初推出諮詢文件,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制度,提出「上落車」機制,規定英中每年所取錄的中一新生中,要有八成五屬於適合以英語授課,此外,英中的全體教師會考英文科均需達C級或相等資歷,再次引來強烈反響,有家長團體要求由學校自決教學語言,教育界人士則建議分級分班實施母語教學,亦有學校認為應將八成五的門檻調低。文件發表前後,不少英中因擔心不能取錄足夠適合以英語教學的新生,紛紛擱置與相關小學的結龍計劃。
另外,自殺中七男生的物理科老師兼副校長林悅聰,形容楊同學十分好學,今個學期開學個多星期以來,感覺他表現正常,未有異樣,過往亦未有聽聞他在學習遇上困難,對於他突然輕生感到十分訝異。與死者同班的一名中七女生也表示楊孝平近日表現正常。她謂,昨日事發後,老師鼓勵各同學如對今次事件感到不開心及困擾,應找社工協助。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