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基金管理是大生意

理財智慧:基金管理是大生意

強積金實施了已近5年時間,而截至2005年6月底的數字,強積金供款人的累計權益達到1315億港元。參與計劃的僱員數目有191.3萬人,而自僱人士則有28.9萬人。如果把累計權益除以總參與僱員人數計算,每人可分得約6萬元!
如果強積金供款人一開始就參與計劃,又假設他每月的供款為上限1000元,僱主又供款1000元,經過56個月的供款後(強積金計劃是由2000年12月開始的),累積供款已有11.2萬元。對於普遍打工仔來說,已是一個有「意義」的數目。如果把供款利用平均成本法全部投資於港股的話,其回報就更加可觀。

市場規模港勝星
強積金的推行,使到港人對基金的認識加深了,投資基金興趣亦提高了不少,間接把香港基金市場發展起來。據報道,在2002年香港及新加坡的基金資產總值分別是1.63萬億及1.59萬億元,規模其實不相伯仲;但到了2004年底,香港的基金資產總值已達3.6萬億,較新加坡的2.6萬億元多出38%。相信在亞太區之中,資產管理規模之大,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基金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3.6萬億元的管理資產金額,假設平均收取1%的管理費的話,代表基金公司每年收入360億。就算如盈富基金般只收取0.5%管理費計算,管理費收入也有180億,這還沒有計算基金收取的首次認購費、律師費、顧問費及其他雜費費用。因此,對於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來說,基金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而基金管理本身亦是一盤很大的生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