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章、電視新聞不斷報道發現鹹、淡水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家庭主婦買餸菜時真的需要更細心選購健康安全的食物。
魚肉屬於蛋白質類食物,蛋白質是構成器官和修補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元素。主婦們可以考慮選購含豐富蛋白質食物暫時代替新鮮魚肉。
選購罐頭魚須小心
蛋白質豐富食物包括牛肉、豬肉、鴕鳥肉、羊肉、雞肉、鴨肉、蝦、蟹、青口、大豆類製成品(例如豆腐、豆漿、焗豆)、紅腰豆、雞蛋、牛奶、芝士等。
對於那些無魚不歡的人士,可以以冷藏魚肉或罐頭魚製成品來代替新鮮魚。但在選購已加工的魚製成品時,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食物品質:購買已包裝冷藏魚肉或罐頭魚時,必須檢閱清楚最佳食用日期;不該購買已過期、包裝破爛或罐身膨脹、凹陷或生銹的罐頭。
2.貯存方法:不當貯存雪藏或罐頭食物也會導致食物變質,因此必須根據食物製造商所提供的指示適當貯存。一般罐頭類食物只須存放於陰涼的地方;冷藏魚肉應以零度作貯存;而雪藏肉類則應貯存於攝氏零下十八度至零下二十度。
3.閱讀食物標語:大部份罐頭食物,也添加了食物添加劑,例如防腐劑、食物色素、抗氧化劑、增味劑、香味劑、增稠劑、人造糖等。消費者應多作比較,選購無添加劑或含添加劑較少的產品。尤其是高血壓和減肥人士,應特別注意罐頭食物所含鈉質、油份和糖份,緊記每人每日不應攝取多於二千四百毫克鈉質(相等於一茶匙鹽)。故此,若選購罐頭吞拿魚時,應以礦泉水浸吞拿魚作為首選,因其鈉質含量較鹽水浸或其他添加調味料(如茄汁或油浸)低,減少了身體積水的風險。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陳潔玲
原文可瀏覽:www.mslhk.com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