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近日仍陸續在鯇魚驗出孔雀石綠之際,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昨宣布,由於檢驗結果顯示大部份進口魚類樣本均不含或只含微量孔雀石綠,故決定不再每日測試魚類的孔雀石綠含量,進口魚類將納入食環署的恒常食物監察計劃中。但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由於國內註冊魚場名單及衞生檢驗系統仍未完善,所以不應停驗進口魚是否含孔雀石綠。
衞福局稱,食環署人員將繼續在市面抽取樣本,作微生物及化學測試,包括細菌及病毒化驗、量度食物添加劑、污染物、其他有害殘留物及毒素的含量,並定期公布測試結果;而測試的密度及數量,則視乎風險而定。
李華明:有乜事點算
發言人解釋,在過去數周,市民對孔雀石綠的健康風險已有較多認識,加上最近的檢驗結果顯示,絕大部份的進口魚類樣本均不含孔雀石綠,而其餘樣本中只被驗出含微量的孔雀石綠,所以政府認為有關的化驗工作應在恒常的食物監察計劃中跟進。
截至本月七日,政府累計已化驗二百一十一個淡水魚類樣本,當中十九個發現含孔雀石綠。該些含孔雀石綠的樣本中,大部份含低於十微克的微量孔雀石綠。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稱,國內註冊魚場名單及衞生檢驗系統仍未完善,不應改變驗魚的頻率,「𠵱家重未解封㗎……冇理由由紅燈轉為綠燈㗎,中間應該有黃燈㗎喎!一陣有乜事點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