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率先發現 含可致命抗生素<br>毒大閘蟹疑流入本港

台灣率先發現 含可致命抗生素
毒大閘蟹疑流入本港

【本報訊】教老饕食指大動的大閘蟹還未正式在港上市,在台灣就先搶閘爆出來自內地的平價大閘蟹,含有超標十倍、可以致命的禁用抗生素氯黴素。本港的微生物專家警告即使吃下小量含氯黴素的大閘蟹,也有可能引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者更可致命。有本地大閘蟹批發商估計,致命毒蟹應是質量較差的塘蟹,不排除會流入本港市場。 記者:雷子樂、馮永堅

本地大閘蟹批發商上海老三陽負責人祁廣楠昨日稱,大閘蟹最快下周五才正式在港上市。他強調,單憑肉眼難以分辨大閘蟹是否含氯黴素,估計有問題的毒蟹是產自內地池塘的塘蟹,本港發售的湖蟹是不會採用抗生素養殖。老三陽另一負責人祁玉鳳指,塘蟹體形較肥,但肉質帶有泥味。

「又平又多膏嘅要小心」

祈玉鳳說,大閘蟹分內銷貨和外銷貨,質素最高的貨會輸往深圳東門市場供港,但不排除有供應商會在內地的批發市場將較劣質的內銷貨帶來香港,「舊年就有好多自由行向我哋兜賣蟹,品質梗係冇保證啦!」她不排除毒蟹會流入香港的平價市場,「總之見到街市賣啲又平又多膏嘅大閘蟹,就要小心啲。」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市民若進食含氯黴素的大閘蟹,有可能出現貧血、敏感等反應,嚴重者更可致命。他指出,小部份人在吸收氯黴素後,會在四至六個月內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消失,不能再生產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會導致流血不止,容易受感染,足以致命。黃世賢說:「最危險係唔知邊啲人,食幾多劑量先會有事,可能食好少都會出事。」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稱,吸收氯黴素後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機率約為數萬分之一,「但係全香港咁多人鍾意食大閘蟹,其實都幾高危。」他呼籲老饕特別是孕婦,緊記要「少食多滋味」。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說,人體吸收氯黴素還會導致出現抗藥性反應,他呼籲食物環境衞生署加強抽驗大閘蟹,一旦發現含禁藥就即時禁止入口。
灣仔鵝頸橋街市昨日未見有大閘蟹出售,但有海鮮檔檔主稱,最快在下周有蟹到。他坦言很難確定大閘蟹的來源地或是否有毒,「我哋問上面攞貨最緊要平,佢哋就實話正貨、冇問題,其實都唔知有冇問題。」不少市民昨都「聞毒蟹色變」,任職廚師的蔡小姐稱對從內地輸港所有食物失去信心,今年不會在街市買大閘蟹。

台傳媒揭發含有氯黴素

本港食環署昨日指出,留意到台灣傳媒指內地大閘蟹含氯黴素,該署已例行抽驗本港市面的大閘蟹。發言人說,去年抽驗了五十四個大閘蟹樣本,全部合格,沒驗出含氯黴素。
台灣東森新聞的記者早前在台北購買了一隻標榜只售九十九元新台幣(約港幣二十三元),聲稱來自陽澄湖的大閘蟹進行化驗,結果發現該大閘蟹體內含內地早已禁用的氯黴素,含量更是驚人的超標十倍。記者再與出售毒蟹的店舖對質,東主初堅持該大閘蟹產自陽澄湖,並指有檢驗證明,但後來又改口說毒蟹來歷不明。

港人喜歡吃大閘蟹,在當令季節前,被揭發含有可致命的禁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