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2及第3大經濟體系的日本和德國,將分別於本周日及下周日舉行大選,任何改朝換代,將為這兩個二次大戰的戰敗國,亦是50多年來為東西方締造經濟神話的國家帶來重大改變。
事實上,日德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誘發這次大家提早大選者,不過總括而言,可歸納為4個字──經濟改革。
提早大選皆因經改
日本自90年代初經濟泡沫爆破後,十多年來一直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前的領導者,大都對如螺旋式下陷的經濟束手無策,只有抱着置諸死地而後生、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小泉,在位的4年半以還,可說將經濟以及銀行體系重納正軌。
然在病後初癒,需要加緊調理的情況下,想出了一條強身健體的良方,便是將郵政系統私營化,圖瀉去體內濕毒兼培元──減輕政府開支沉重包袱之餘,還可發揮更大效益。可是在上月的眾議院投票中陰溝裏翻船,自己友(自民黨議員)votedown該議案,迫使小泉提前大選,變相製造一次間接全民投票,這鋪豪賭,真能勝券在握乎?
德國又如何?代表社會民主黨(SPD)的總理施羅德(GerhardSchroeder)面臨下台之厄運,皆因任內所推行的改革不斷遇到阻力,縛手縛腳、進退失據,形成失業率攀升至戰後最高,內部消費又因工資增長不前而長期呈疲弱,單靠出口撐住,始終被動,瞧瞧美英的成功,便知相形見絀矣!
大部份人看好基督民主聯盟(CDU)的梅克爾女士(AngelaMerkel)可以在這次大選中勝出,然則其開出的期票如勞工市場、稅務和社會福利等改革真能兌現?似乎未必那麼順風順水!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