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漢被魚鈎傷致眼生絛蟲

台漢被魚鈎傷致眼生絛蟲

【本報訊】中央社報道,居於台灣、喜歡釣魚的六十三歲黃先生右眼腫似一個大包,初時以為是蚊子叮咬或眼睛生瘡所致,但持續一個月仍不消腫,日前到耕莘醫院就醫,才發現腫塊裏有一條六公分長的絛蟲,這種寄生蟲向來寄生在腸道裏,不知何故竟迷途到人的眼皮上。
耕莘醫院眼科主任楊熹明指出,黃先生檢查時,視力和眼睛大致正常,眼瞼上的腫塊沒有明顯發炎,不像是最常見的眼睛生瘡。後來黃先生接受局部麻醉後,從腫塊切口露出包囊狀的東西,楊熹明用鑷子夾住,愈拉愈長,竟然抓出一條長約六公分、寬約零點三公分的多節蟲子。經過中山醫學大學寄生蟲科學者徐玉玲確認,此病症是幼裂頭絛蟲症,在幼蟲階段進入人體所致。
楊熹明說,黃先生曾被魚鈎鈎到受傷,所以他推測可能是傷口未痊癒,釣魚時含有絛蟲幼蟲的水進入傷口,絛蟲幼蟲順着血流跑到眼部皮膚層內,「人體內的絛蟲不會發育為成蟲,沒有產卵繁殖的問題,只要開刀取出絛蟲即可。」
他指出,喝生水、敷田雞或蛇肉於傷患處、皮膚有傷口接觸到污染的水源,均可引發絛蟲感染;而到野外用河水洗臉、水蛭跑到眼角膜內也會受到感染。據統計,九成以上的田雞體內均含有絛蟲幼蟲,故吃田雞時應徹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