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問題是北京夢魘

朝核問題是北京夢魘

薛理泰 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由於對北韓是否有權和平發展核能,美國與北韓意見分歧,因而第四輪朝核六方會談無法恢復舉行,休會還將持續。
兩岸關係漸趨穩定,近期台海不致於發生嚴重的突發性事件。原來重要性位居其次的朝核問題,卻成為北京領導層的頭號難題。無論朝核問題往哪個方向發展,都有可能對北京造成極大困擾。

對北京的困擾

其一,以美國為首的國際主流社會與北韓不能達成妥協,而北韓又能有效抵抗國際壓力,研製成功能用於實戰的核武器;美國被迫調整其對朝核問題的立場,即由核裁軍轉為核軍控。
換言之,即從要求北韓停止研製核武器的強硬立場,轉為僅要求北韓對輸出核裝備、核技術、核材料實行嚴格控制,以及採取切實措施防止偶發性或未經授權的核爆炸等中性立場。於是朝核問題從一個隨時會爆炸的國際重大危機,轉為一個在北京領導人卧榻旁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
其二,是北韓堅持研製核武器,美國、日本不能忍受北韓的冥頑不靈,終於訴諸軍事手段;對此,南韓予以默認甚至配合。
其三,是中國加強與國際主流社會的合作,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最終迫使北韓同意完全撤銷核項目,換取國際社會提供能源、食品、金錢等援助。圍繞朝核問題的一場國際危機就此煙消雲散。
就中國的戰略利益而言,朝核問題三個演變方向各有利弊。假如朝第一個方向演變,會有如下後果:
第一,北韓部署了針對鄰國尤其是日本的戰略核導彈,提供給日本全面核武裝的最佳藉口,南韓可能也會步其後塵。在世界核大國中,惟有中國處於「核包圍圈」中,這一來,連原先「核包圍圈」東北方向的唯一缺口也被填上。中國將長期處於非常不利的戰略處境。
第二,日本全面核武裝後,軍國主義可能急劇抬頭,中國處於直接威脅中。
第三,美國既管不住北韓發展核武,其防制核擴散立場難免軟化,這就提供台灣一個機會,秘密研製核武。台灣研製核武本來就比北韓有基礎。倘若台灣有了七、八顆核彈,足可破壞大陸七、八座大城市。在台海戰爭爆發前,這幾顆核彈的威懾作用幾乎等同於大陸擁有的七、八百顆核彈。
第四,更嚴重的是,北韓的核訛詐對美國倘行之有效,焉知未來不會施加中國身上?平壤與北京近在咫尺,北韓擁有的核武將成為北京領導人的夢魘。

威脅政局穩定

若朝第二個方向演變,會產生另外的後果:
第一,一旦美國、日本決定訴諸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南韓對美、日的行動多半會予以默認甚至配合。金正日政府早就在國內搞得天怒人怨,一朝崩潰,對中國政局的穩定性必有衝擊。
第二,金正日政權崩潰後,各級官吏、軍警及其家屬會競相逃到東北三省境內申請政治庇護,數量以百萬計。韓國人的民族主義向來強悍,統一的韓國挾其科技、經濟優勢,日後對這批難民具有極強的政治感召力,這批難民遲早會變成中國境內最活躍的不穩定因素。
從上述分析,朝核問題朝第三個方向演變,顯然最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諺曰:「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北京預作因應,時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