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內地中小學接連爆發各式傳染疫症,且多集中在貧困農村,部份地區去年的疫症爆發率較前年暴增超過一倍,情況令人憂慮。溯本尋源,農家貧窮,農民防疫意識薄弱,導致學生的疫苗注射率嚴重偏低,有些地區低至百分七。一名農村防疫官員直言:「關鍵是推行『一費制』後,農村中小學失去了衞生防疫投資主體,學生健康無人買單。」
今年三、四月間,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十堰市鄖縣譚山鎮中小學,先後爆發甲型肝炎、麻疹、出血性結膜炎等三種疫情,共有六十多名學生染病。無獨有偶,寧夏南部山區的另一國家級貧困縣海原縣的中小學,同期接連爆發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七宗疫情。當地防疫官員稱,發生如此集中、大規模的疫情,近年來還是首次。
十堰市去年疫情倍增
十堰市衞生部門表示,近年農村疫症數量有明顯回升趨勢。去年該市共爆發六十一宗疫情,較前年的二十四宗增逾一倍。其中,山區的鄖縣今年首季僅甲肝就有二十四宗病例,較去年全年還多出一倍。
鄖縣衞生局副局長張月琴表示,譚山鎮今年連續爆發了三次疫情,全鎮麻疹、甲肝疫苗的接種率都未達八成半的最低標準。其中新合村一千二百多人,接種甲肝疫苗的才四十三人;徐家村適齡接種兒童五十四人,接種麻疹疫苗的才十六人。疫苗接種率偏低,是直接導致疫情爆發的原因。
「幾乎沒有學生體檢」
以湖北省為例,目前除了卡介苗、麻疹、白百破、脊灰和新生兒乙肝等疫苗只收接種費外,其他疫苗均要在買價上加一成半收費。由於收費太高,農民缺乏積極性,結果,這個鎮八千多名適齡兒童只有約五百人接種,接種率不到百分七。
以往,農村的中小學都會在徵收的「教育附加費」中撥出一部份用來為學生防疫。譚山鎮中學校長楊偉說:「這些年來,透過身體檢查、熬製中草藥等措施,學校一直沒有發生過集體傳染病疫情。自從○二年推行『一費制』後,以往由學校安排體檢變為自願參加,家長又缺乏防疫意識,結果幾乎沒有學生作過體檢。由於沒有經費來源,學校傳統的防疫措施現在也停止了。」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