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立
西方主流學界與媒體最近有個共識,就是到本世紀中葉,四個國家與地區將主宰世界。據美國有名的《商業周刊》推算,到二○五○年此四巨無霸按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列是中國(佔全球28%)、美國(26%)、印度(17%)與歐盟(15%);而現在還是世界第二經濟體系的日本,到時在全球GDP的比重,將降到剛好和中國現在的份量一樣,即4%。問題是,這種粗略而不科學的計算方法,一方面高估了中國的能耐,使不少幹部趾高氣揚;同時在全球也引發一股非理性的「中國威脅論」風暴。
生產值只計營業額
的確,雖然中國貧富懸殊的情況不斷惡化,而且有九千萬人生活在國際公認的貧窮線下;但確有不少領導幹部以為「彈指可超美國」,氣燄高漲雲霄。上星期世紀颶風卡特里娜蹂躪美國南部,延後了胡錦濤訪美;但北京已急不及待顯示大國風範,捐五百萬美元給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救災。
若單純看GDP,不足以說明某國的強弱,包括其政府的效率與國民的素質。胡溫新政的頭一炮,正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揚棄一般幹部歷來盲目追求GDP的好大喜功心態。
打擊中國文化道德
但胡溫在糾正中共政權多年陋習時,更應該科學地面對中國的「隱性負GDP」問題。大陸統計國民生產時,往往只計算某工礦行業或基建設備一年的營業額,但在輝煌產業數位的旗幟下,環境、人才甚至人命都可以犧牲。例如某化工廠雖然每年創造了一億人民幣的產值,但生產過程中,幾百個工人吸入致癌的化學品病倒,而且由於嚴重污染了鄰近的河流,導致靠河維生的農民與漁民損失慘重。該企業實質上是錄得隱性的負GDP。
因為環境污染相對容易察覺,學術界對於自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搞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破壞生態的帳還是比較容易算。尤其是近年能源與礦產價格飆升的誘因下,各省市拚命開採礦業,導致山西與黑龍江等省出現大量土地塌方流失,兼且至少每年六千多名煤礦工人陪了生命。這一系列負面效果與慘絕人寰的悲劇,都應量化為「負GDP」。
更重要的是,中共政權自毛澤東到胡錦濤,有沒有科學地評估中央政策失誤所引發的「隱性負GDP」?自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共頭頭所犯的大量錯誤,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更對中國文化與道德構成近乎致命的打擊。
政改不應一拖再拖
以毛編導的「十年浩劫」為例。中外學者多半說文革使中國「喪失了十年」;按這個說法,中國在一九六六到七六年間GDP頂多是毫無增長,或收縮了數個百分點而已。但其實文革所造成的隱性負GDP比想像大得多。君不見中國社會已淪為弱肉強食的準煉獄嗎?連最純潔的大學殿堂,也瀰漫着唯利是圖的氣氛;難怪哈佛大學數學大師丘成桐最近批評不少大陸教授整天「跑官」兼賺外快,高等教育前景堪虞。
當然,領導人除了犯錯之外,也會應做不做。而對事關國家民族前途大事視而不見或一拖再拖,同樣會招致駭人的「隱性負GDP」。最明顯的例子是政治改革。鄧、江、以致胡溫都以「穩定壓倒一切」為藉口,把已經滯後的政改束之高閣。政改不動,則政令不暢、人心不順,無論政治與經濟活動都相互扯皮、矛盾重生;而且弄不好,還會引發大規模動亂,導致名揚海外的「世界工廠」死火!這筆隱性負GDP的帳實在太驚人了!
希望胡總與溫總不要忘了他們在大學學的基本統計學,和為人民服務的熱情,不要被外國一片唱好的讚歌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