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話有多大講 - 李怡

李怡專欄:話有多大講 - 李怡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大會上說,「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三千五百多萬人。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多億美元。」
事隔六十多年,現代的中外人士大概也很少會在意胡錦濤所講的數字了。不過作為國家主席,講出來的數字是不是也應該有點根據呢?
一九四六年底,國民政府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三百三十一萬多人,人民傷亡八百四十二萬多人。」總數為一千一百七十多萬人。一九四七年行政院賠償委員會對一九四六年的抗戰傷亡人數作出修訂,增為一千二百七十多萬人。
文革前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主編是李新等中共現代史權威,書中講到抗戰期間中國人民的傷亡數字是一千八百萬人,財產損失是六百多億美元。

為甚麼抗戰的傷亡數字忽地成倍增加,而經濟損失更是十倍增加呢?中國的數字大躍進,原來是江澤民提出來的。江澤民在一九九五年五月出席莫斯科二戰勝利五十周年時提出了三千五百萬人傷亡這個數字,又在一九九八年訪問日本時提出經濟損失六千億元這個數字。
數字的來源是甚麼?真是不知道,中共對所有的數字也從不說明出處。但這個大躍進的數字,確有點像寫小說。當時中國的人口只有四億,四億人傷亡了三千五百萬,那就是人口的百分之九了。胡錦濤的同一講話又說,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殲滅日軍一百五十多萬」。以三千五百多萬的傷亡,去換取一百五十多萬日軍被殲,中國軍隊是不是也太不濟了呢?至於經濟損失六千多億美元,為甚麼是「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值折算」,而不是按「九一八」的一九三一年或戰後的一九四五年比值折算?這十倍增長的數字又從何而來?
廣東話把「說謊話」說成「講大話」,確很貼切,因為話一講大了就變成了謊話。大躍進時的口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於是出現畝產幾十萬斤的「大話」。抗戰傷亡數字看來是「人有多大膽,話有多大講」的大話。為甚麼會講這樣的大話呢?當然是出於現實的政治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