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紀:民主派太多羅伯斯庇爾!

新君王紀:民主派太多羅伯斯庇爾!

蔡子強

前美國總統福特說過:「真理,是政府凝聚起自己的黏合劑;而妥協,則是容許政府前行的潤滑劑了。」
對於當今的香港政壇,尤其是政改問題上,這句話不無啟示。
過去一個月,本港政壇的最新發展,是北京對本港民主派全面採取懷柔政策。先有接納特首曾蔭權在月底帶同全部六十名立法會議員訪粵;後有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港,期間亦會藉晚宴場合,與全體六十位立法會議員會面。忽然,好像北京將與民主派結束冷戰,展開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之舉」。

政改由中央主導

當然,大家不會太過天真,這只是在「政改方案」出籠前,北京努力營造的和諧寬鬆氣氛。要知道,七一之後,香港的重大尤其是政治事務,已經由北京自己一把抓。政改方案這些關乎特區穩定的頭號大事,主導權已經落到中央手上,不是由曾蔭權自己一人話事。
在「胡溫新政」下講求問責的今天,主管香港事務的曾慶紅,不會不感受到一點壓力,他也想把事情搞得「好好睇睇」,而不會希望因政改方案,再次激發數以萬計的人上街,因此也要「扭盡六壬」,例如最近連串的親善之舉。
剩下來的,是本地民主派如何接招。到了今天,大家都心知肚明,○七、○八年雙普選已因人大釋法而變得沒有可能;而民間追求民主的聲音,亦因為董建華下台,和換了曾蔭權上台而冷了一大截。在這個退潮中,民主派應該是堅持雙普選原則,還是提出妥協方案呢?

真空期按兵不動

過去幾個月,民主派的選擇是按兵不動,「將個波交番畀曾蔭權」,靜待他和中央出招,然後才伺機而動。
當然這屬於「政治正確」,但在戰略上卻絕對不聰明。
過去個多月,原本是一年一度,香港政治上的例牌真空期,政壇都在放着暑假,少有政治新聞。如果民主派能好好把握,推出雙普選以外的備用政改方案,例如明確的普選時間表、邁向普選的路徑圖、擴大功能組別的選民基礎等等,那麼就可以好好利用這個空隙,進行宣傳和動員。可以在民間積累實力和支持,到官方版本的政改方案出籠時,他們的手中仍能有武器一戰,不用被人批評為只懂得為反對而反對。但最後他們卻真的全都走去放暑假,蹺起雙手甚麼也不做,為的只是擔心揹起「轉軚」之惡名。到了官方版本政改方案出籠那一天,我想他們除了反對之外,還能祭起些甚麼來應戰呢?

擔心被指「轉軚」

據《蘋果日報》的報道,他們中也有私下慨歎,擔心揹上「轉軚」之名,連提出其他政改方案的勇氣也欠缺,較當年爭取八八直選更是一個倒退,「當年爭唔到八八直選,民主派都會提其他方案,𠵱家連提都唔敢。」
在西方政壇,如果有人形容你為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其實就是批評你過於理想主義、思想僵硬,但卻缺乏實際的行動能力。羅伯斯庇爾其實是法國大革命時的革命家,他是一個關心自己如何能夠把話說得漂漂亮亮,多於關心自己如何能夠做實事的政治家。我想香港民主派的問題,也是太多羅伯斯庇爾了。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