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視求助者未用心聆聽需求

輕視求助者未用心聆聽需求

天水圍倫常慘劇,群福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昨批評,社署作為市民的「保護傘」,但對金淑英一家起不了保護作用,而社工及警方等專業人士將家庭暴力列為家庭糾紛,輕視對求助者所帶來的傷害,可見專業人士未有用心聆聽求助者的需求。

入住中心須停工停學

元朗區區議員張賢登和周立勤均贊同死因庭建議,認為前線警務人員以往沒有接受有關家庭暴力案件的處理培訓,不應再讓前線警員扮演家庭暴力案件調解人的角色,但根據警方數字顯示,僅今年上半年,警方轉介社署的個案數字,已接近○三年全年總和,他們都擔心會大大增加社工的工作量及壓力。
元朗區議員張賢登稱,警方日後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時,若不檢控涉嫌施襲的丈夫,便將個案悉數轉介予社工,將會令社工的工作壓力更沉重。警方數字顯示,警方○三年調查的家庭暴力個案轉介予社署跟進達一千六百一十七宗,去年已增至二千七百二十八宗,今年僅上半年已達一千五百九十四宗,幾近○三年數字的總和。
張賢登亦擔心社工「巧婦難為無米炊」,他認為社署需加建庇護中心供家庭暴力案件受虐人入住。他解釋即使受虐人願意接受社工調解,帶同子女入住庇護中心或避靜中心,以避開丈夫的騷擾,由於中心遠離天水圍,全港唯一的避靜中心更在市區九龍灣,全港亦只得三個庇護中心。受虐人一旦入住後需暫停工作,子女亦會輟學,故不少受虐人入住中心兩、三日便會重投丈夫懷抱,無助解決問題。

未取單程證婦迫啞忍

元朗區議員周立勤則指出,大部份天水圍家庭暴力案投訴人是新移民婦女,她們持雙程證來港,一日未取得單程證,也會對丈夫的暴力行為採取「啞忍」或逆來順受的態度來面對,往往導致悲劇發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