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翻閱《蘋果》準備看「上車落車」一欄,看看何車兄的「趣料系列」又介紹甚麼趣料,豈料在這一期,何兄表示「後繼無料」,在寫了23篇後,「趣料系列」就此告一段落。
筆者對何兄可以一口氣地寫出23篇趣料系列羨慕不已,假若筆者也能預先撰寫23篇不太受時間限制的「罐頭稿」,則筆者便可靜悄悄地離港出外度假。在友儕中,能有如此才情及撰稿能耐的,非麥教授莫屬了,他一向是極之多產的作家,腦袋如裝了「馬達」般快。
在何兄的「趣料系列」中,筆者印象較深刻,及感慨良多的,便是那篇比較全球各地龍頭銀行股,在過去10年的股價變化。
假若各位猜測滙控(005)是過去10年股價升幅最多的銀行股,這樣你們便猜錯了!雖然滙控在過去10年的累積升幅達270%,由30多元升至近期的120多元,但並非升幅最大的龍頭銀行股。據何車的資料,美國的花旗銀行是過去10年股價升幅最大的銀行股,由6元多反覆上升至近期的40多元,10年間累積升幅達630%!其次便為西班牙的BancoBilbao;累積升幅440%,第3位則為加拿大的RoyalBankofCanada,累積升幅為410%;而大家熟悉的滙控,僅排第6位。
低位買好股耐心持有
筆者為何頗為感慨?事緣大約十多年前,筆者確曾在低位吸納了花旗銀行及RoyalBankofCanada,記得當年美加的銀行好像出了一些問題,引致股價急挫,隨後有阿拉伯股神稱號的阿拉伯王子大舉吸納花旗銀行股份,在消息公布後,筆者亦趁機吸納一些花旗及RoyalBankofCanada的股份。現在回顧,筆者當年吸納這兩銀行股的timing頗正確,剛捕捉了該兩大美加銀行股之低位。可是……!唉!投資者如欲透過投資股份獲厚利,最少有3項先決條件,首先是選股正確,揀選到有龐大上升潛力的股份。其次是捕捉到相對偏低的價格,事緣即使揀股正確,但假若入市時間不對,在該股的歷史高位「摸頂」吸納,則可能到最後仍未能獲取豐厚利潤。故此,筆者一向不同意「好股只有買貴、沒有買錯的」之類的講法,因為買錯與買貴同樣「致命」。
第三項便是耐心作長線持有,筆者察覺此項是大部份投資者缺少的。正如在過去兩年,不少朋友曾吸納一些地產、銀行及國企股等,假若期間沒有因短暫升幅而沽售,一直持有至今,則可能獲利甚豐。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