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愈來愈為大眾接受,有關工種也愈來愈多,相關專才需求不斷增加,其中藥材加工是近年需求甚大的職位。事實上,這類工種向來都由內部調職補充人手,較少直接公開招聘,加上行內多以師徒制,由富經驗的師傅培訓新人,相關課程少之又少,致使入行者數目不斷減少,行內更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
從事藥材加工近10年的施聰明,現於東方紅食品有限公司任職藥材加工主管,管理藥材加工房,需要處理逾50種藥材的加工工序,不同的藥材工序又有相異之處,真是少一點精神及記性也不行。
施聰明可說是半途出家,初入職時主要負責烹煮龜苓膏,之後公司合併,又做過包裝及執貨等工作,其間因與做藥材加工的師傅投契,加上夠勤力,肯學肯做,不時主動協助加工部的師傅,就這樣有機會插手藥材加工的工作,不單止一做多年,還學得一技之長。
施聰明指出,將藥材加工處理,一來可以美化外觀,二來又可增加功效,而透過不同的加工工序,還可以製造出更多元化的產品(如藥丸)。他續說,加工的工序大致可分為洗、蒸、烘焙、抽乾等,因應不同的藥材而定。
因應不同藥材施工
一般經加工的藥材,售價都會較未加工者高出20%至80%,視乎加工時的損耗量而定;他說:「在眾多藥材中,以黨參的加工工序難度最高,因為工序較多,且要留心焙烘的時間,掌握得不好,便會令藥材報銷。」
施聰明的工作包括因應藥材需求的緩急作出安排,再因應既定的工序,依據內部指引,將各種藥材加工處理。他表示,同一時間最多處理過7種藥材,既要專心手上的工作,同時又要留心其他加工程序,時間及溫度稍有差池,便會損壞了藥性,令公司蒙受損失。
或需承受失誤損失
若然因加工員的大意,而令藥材超出公司定下的損耗指標,加工員或需要作出一定的賠償。施聰明認為:「這也是做加工員最大的壓力源頭,但同時也有警惕性,令自己工作時更專心及留神,從而減少出錯。」
入行至今,施聰明直言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加工房不可開冷氣,以免影響藥材焙烘,夏天就像於火爐工作,加上蒸爐的熱氣,不時被汗水弄到渾身濕透。可不要以為冬天會好過一點,因為不少藥材都要經過凍水洗滌,加上要常用刀及刨等利器,損傷可說是家常事。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