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秋季,是行山的好時節,但市民毫無準備的「即興式行山」,卻增加了政府飛行服務隊非緊急的救援工作。在今年首半年,飛行服務隊接獲九十六宗山區拯救的召援,即平均每月有十六宗。個別獲救的人士中,有無帶水、無帶地圖、無做計劃的「三無」行山人士;更有人腳踢拖鞋;甚至有女士穿着高跟鞋在山上「求救」。 記者:譚暉
政府飛行服務隊經理(行動)沈志偉機長稱,過去兩年每年都有近三百宗山區召援。今年首半年接獲九十六宗召援中,九宗獲救的行山人士毋須送院治療,可被視為非緊急個案。在秋冬季節飛行服務隊接獲的行山人士求救也相應較多。
着高跟鞋行山女子求救
他說,很多市民行山前都毫無準備,結果行山期間迷途、缺水、中暑而需要報警求助,再由警方要求直升機增援,「有一次同事喺山區救一位女士嘅時候,先發現佢係着住高跟鞋去行山!」
他又稱,飛行服務隊難以判斷哪些屬於市民濫用、企圖一嘗乘坐直升機的情況;而對於那些無表面傷口、只說自己很累或聲稱曾抽筋的行山人士,飛行服務隊也難證實其所言是否屬實。但他提醒,即使直升機前來用吊索將行山人士吊上直升機,「吊索最長二百呎,約二十層樓高,再加上螺旋槳轉動時所產生嘅氣流,吊喺半空會不停旋轉,感受唔會太好!」
他強調,飛行服務隊對每宗召援都十分重視,「寧願做多、好過做少」;然而,部份市民低估行山的風險、高估自己能力,因此他建議行山者應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