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開學伊始,在香港這富裕社會中,竟出現恍如電影《小鞋子》中兩兄妹輪流穿一雙鞋子的情節。陳太因家庭貧窮,兩名正念中學的兒子,在冬天只能兩兄弟共用一件校褸;兩名「生性仔」為節省父母的「辛苦錢」,每天只願花數元在校內吃杯麵。 記者:梁美寶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代表施麗珊昨與多個貧窮家庭向政府發出呼籲,促請當局召開「低收入家庭學生資助問題申訴會」。她強調政府應早於開學前發放書簿津貼、調高學生資助的入息資格至貧窮線等,解救貧窮家庭燃眉之急,以免令低收入人士被迫領取綜援。
居於鯉魚門的陳太說,兒子的書簿費、學費及交通費,已迫得他們透不過氣來,加上政府的書簿津貼等需於開學後才拿到,對他們來說十分吃力。
任職清潔工人的陳太,與任地盤工人的丈夫,月入只得八千元,支撐一家五口的生活。陳太一家每月要支付二千七百元租金及千多元的交通費,收入所剩無幾。雖然全家已十分節儉,從不出外用膳,但兩名兒子的書簿費及雜費不能節省,即使買「三手書」也要用二千多元,今年惟有向親戚借錢來買書。
日落前做完功課以省電
她說,因無錢,兩名兒子仍有許多書未買,只「博」學校暫不使用。「即使用十幾蚊買一本三手書,我都同書店講價,講成半個鐘。之後我個仔話:『阿媽,我驚再講價俾人打』,我哋先走。」陳太無奈地說,兩名兒子的校服均是舊的,他們在冬天時更只能穿共用一件校褸。「由於大仔要做風紀,一定要着(校褸),細佬惟有着體育衫。」
為節省金錢,陳太每天五時起床也不開燈,寧願摸黑煮飯;晚上全家只靠開着廚房的一盞燈照明。她叫兒子盡量在日落前完成功課,以節省電費。她希望政府日後可提早在暑假發放津貼,助他們的孩子開學。
此外,代表教育界的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政府可考慮在暑假開始前,讓清貧學生提早申請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