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香港創作人上了國內發展,例如拍廣告的導演和攝影師。曾經到過幾個北京的攝影棚,很羨慕它們寬闊的空間。對一個創作人,身處的空間大一點,創意和想像力也高一點。
北京政府更一舉兩得,在「大山子」的舊工廠區發展新藝術區,利用空間和便宜的租金吸引藝術工作者,令荒廢的工廠區成為極具文藝氣息的「798藝術地帶」。也聽說過有一些攝影師在北京市郊租的攝影棚,大到足以拍飛車場面。
剛跟朋友E談過,他是在家中寫作的創作人,居住環境不大,家人整天在看電視,他一直希望在外面租一個小小的工作坊,可惜市區租金太貴。最近在一個飯局得悉香港政府想把石硤尾荒廢工廠大廈翻新,然後租給香港的文化藝術工作者。
舊區有地,政府不賣給地產商發展算是難得,而且還照顧創作人、藝術家,起初有點toogoodtobetrue的感覺,後來跟知情人談起,原來這計劃很快就會公布詳情。
香港的創意工業受到很多商業因素和社會風氣的掣肘,相反國內創作人的見識、經驗越來越多,我們香港真的要加把勁,或鞏固地位,或重振雄風,實在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