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派米活動接連被指安排失當,引致輪候長者受傷,一項調查發現,有八成曾輪候攞米的受訪長者批評,現行派米活動安排欠妥,忽視輪候者的需要,認為有這類活動應轉往室內有冷氣及有廁所的場地舉行,以免長者日曬雨淋。
香港社區發展網絡於上周成功訪問一百○四名曾輪候過平安米的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半數人稱因經濟困難而輪候平安米、三成是因宗教原因、一成表示因為「得閒」。
調查又發現,八成受訪長者認為現行派米活動安排失當,應作改善。至於改善建議,有六成七指派米活動應轉往室內,以及設有廁所、冷氣及椅子的地方進行;另有兩成六認為政府應主動加強監管這類活動(見表)。
場地應有廁所椅子
負責調查的香港社區發展網絡項目調查主任龍緯文昨在記者會上指出,受訪者普遍批評派米活動單位忽略輪候者的需要,「好多派米活動都冇提供櫈同廁所,令到啲公公婆婆要企足十幾個鐘,又唔敢行開去搵廁所,驚冇咗個位,又冇水、又冇食物,而維持秩序嘅措施又求其,容易引起混亂。」
該組織已去信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以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促請當局主動加強監管派米活動,要求這類活動轉往室內有廁所、冷氣及椅子的場地舉行,有關主辦單位要設有駐場註冊救護人員和購買第三者保險,並需向當局申請許可證,確保活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