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榮過往驕傲地在結婚證書、子女出世紙職業欄上填寫「豬農」;現在也準備把獨創的生態養豬技術真傳給三個子女。
撰文:冼麗婷
相片提供:黃廣榮
上星期,我帶子女到農場練習閹豬後,大家身上留下豬味。在停車場的升降機內,幾個城巿人一進來便驚叫:「嘩!點解咁臭?」我們四人剛好分散四個角落,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半生帶着養豬人的氣味,我從來沒有自卑。中學班房裏,我在豬味在;同學叫我養豬仔、豬肉榮,都無損自尊心。七十年代中學畢業正值香港經濟起飛,我決心做個出色養豬人。
二十多年香港養豬業浮沉,我獨創生態系統養豬管理技術卻經得起考驗,我現在為國內多個豬場擔任顧問,大仔大女及九歲細女,都自願跟我學養豬。
………………………………
生態系統養豬管理技術是我總結多年經驗,由豬舍設計、管理及選擇飼料等方面着手,做到豬場通風也不會令豬隻着涼,母豬生豬仔也照樣可以沖水,着重營養與抵抗力,既不用藥也不靠抗生素,養出來的豬自然健康。
我不時與中國、台灣及東南亞的頂級農畜教授作學術交流。廣東、廣西、福建及上海等地的豬場,就採用這種技術每年生產約三萬隻母豬。但不管別人怎樣說,我經歷挫敗辛苦積累得來的養豬秘笈,我只傳子女,不會外流。
記得八八年我在錦田開設六萬呎豬場時候,香港沒有養豬農科可以修讀,長輩看低你,同輩不會講真話,惡劣環境卻激起我的更大野心,只要飼料公司開講座,我便細心做筆記,有人笑我儍仔,但白紙一張的人那會怕醜,努力學習加上實踐,隨着歲月,我掌握一點精髓了。
我一家五口住元朗著名餅家樓上的家,除了放滿農畜業書籍,還珍藏一百本養豬筆記簿,這就是我的秘笈。
………………………………
我認識豬,牠們開心時睡得死,醒來兩眼發亮充滿靈氣;不開心時睡得似隻沒神氣的狗,醒來充滿紅絲的眼睛只敢向你斜視。我只吃自己用獨門秘笈養出來的豬,那種甘香嫩滑外面不容易找得到。
香港每次出現日本腦炎,政府都會將矛頭會指向豬場,但從來不會也不懂協助豬農解決問題。我堅信,一個多元化社會應該有出色豬農有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