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作業 - 陶傑

暑期作業 - 陶傑

有一批小童群益會選出來的小特首,發表政綱,其中一條,是要求學校取消暑期作業,取代以暑期學習營。
說得真好。暑假就是暑假,放了暑假,要交十篇作文、八篇周記、作一百題算術、抄五十課書、串二百個生字,還要交一篇甚麼報告,那麼不如繼續上課好了,放暑假來做甚麼?
但是中國式家長的儒家包袱,就是那麼沉重而老土。他們認定「勤有功,戲無益」,認為暑假玩多了,就會「玩物喪志」,二認為交了學費,就像殺進酒店自助餐廳的自由行團伙,不把一張長桌上的生蠔壽司海嘯式席捲消耗殆盡,對不起在韶關繳交的那人民幣一千九百九十七元的團費,家長總是覺得,暑期作業越多,學校越盡責,身為掏腰包交了學費的小農消費者,嘴角叼根牙籤,就覺得價廉物美早機去晚機返的特別抵吃抵玩。
暑假是用來做作業的嗎?在清末民初,當學校的教師的爺爺嫲嫲還是處男和處女的時候,有一首英國流行曲,由「金童子」奇里夫李察唱,歌名就叫做SummerHoliday:「我們都放暑假去,一兩個星期都不工作,夏日假期多歡趣,一笑忘憂你和我。我們去陽光燦爛的地方,蔚藍的海洋讓我們去親臨,就像電影裏的外景,且看看是假是真。」

最後一節,是人生哲理的主題:「人人都有一個暑假,讓大家隨意稱心,我們放暑假去吧,讓夢想一起成真。」(Everybodyhasasummerholiday,doingthingtheyalwayswantedto.Sowe'regoingonasummerholiday,tomakeourdreamscometrue.)
暑假不必做作業,暑假卻要學習。在山嶺捉了一條毛蟲,看牠如何化為蝴蝶。學打西洋橋牌(或者學會打麻將——為甚麼不?這是國粹,你不愛國嗎?)了解甚麼叫政治的默契。學會焗做蛋糕,把牛油、麵粉、奶拌和在一起。放在有玻璃罩子的焗爐裏,看你自己怎樣成為一個小小的上帝,親自開創一盤金黃溫軟的奇蹟。
或者學習戀愛:你升F5了,趁放暑假,結識一個小男友,他必須是中六學生,他的會考要有三A兩B。讓他牽你的手,讓他帶你去看《朱古力掌門人》(但確保他付錢)。在開學以前,讓他親吻你的面頰,然後是嘴唇,然後是耳垂下你幼白的頸。當他想再進一步,你按住他那隻手,告訴他:Stop,下星期一要開學了,暑假放完了,我在這個假期,學到了許多,讓我們在這裏分手吧,你教會了我很多,感謝你,真的,以後我會永遠記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