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表面風光危機暗藏

國際視野:表面風光危機暗藏

油價突破70美元(1桶.下同)後回軟至67美元附近,究竟是被美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壓住,暫時不敢造次,待颶風影響過後再捲土重來,抑或已呈強弩之末,再往上攀升的幅度已不大,「專家」們似乎傾向於前者,只有stubborn如冠一,才會博「冷」(後者)者。看看又會否自摑一巴?
估油價之升跌,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兼且有點不切實際,瞧瞧油價由10美元開始上升之時,有誰會估到今天會見70美元?至於不切實際者,權威如國基會(IMF)於5年前所發表的報告指,油價每升1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按年將倒退0.5%,如按此推算,那麼大部份已發展國家之經濟豈不早已陷入衰退,可有發生麼?沒有。美國增長持續、英國不俗、歐洲亦未見「落難」,去年全球經濟更是以紀錄最快速度增長,是否奇哉怪也?難怪一眾經濟學者及中央銀行家對油價上升(所帶來的影響如headlineinflation)都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了。

高油價無損經濟?

IMF眼鏡被砸碎,證實傳統計算方式錯誤;決策者則個個沾沾自喜,因為貨幣政策若調節適度,原來是可以駕馭任何衝擊的。不是嗎?自科網股泡沫爆破後至接二連三發生事故,美國不是一一熬了過去兼且見經濟欣欣向榮乎?英國何嘗不是,慢半拍的歐洲不也是撐得住,何患之有?
然而世事無絕對,有一得必有一失。美英經濟增長理想,在於資產價格不斷上升,財富效應導致消費力沒有減退,抵銷了油價帶來的衝擊而已。問題是英國樓價已見回落,美國亦搖搖欲墜,股市欲升無力,汝道油價若再升,局面將會是如何?核心通脹突飆升、消費已呈放緩、油價高企,利率加還是不加,倒是個難題,總之「大板塊」若移動,不少地區將被海嘯淹沒,信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