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有壞的,也有好的;纏小腳,是壞傳統,廢掉了;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是好傳統,也差不多全消失了;傳統,有些不該留;有些,要留,也留不住。盂蘭節,留下了好多傳統,多是壞傳統。比方說,你住在窮鄉,門前是曠野,你敬畏鬼神,慎終追遠,備了三牲酒禮祭鬼,那還可以理解;但你殘留了先民的基因,仍舊在人來車往的鬧巿道旁燒冥鏹,紙錢直往汽車的油缸竄飛,那就是不合時宜;不合時宜的傳統,就是壞傳統。派平安米,在古時,本來不壞;今天,用這種方式派,用這種居心派,就壞到毫巔,壞到透頂;這不僅是壞傳統,還是歪風,是惡俗,不移之,易之,一城人面目無光。
何志平局長認為,處理方法有三:一是禁絕;二是增派警員維持秩序;三是跟「慈善機構」商討派米方式。
方法二,為歪風和惡俗站崗,是警力的浪費;領米的老人越來越多,維持秩序的警員再多,也難保不出事,不再死人,這種災難場面,每年多次全球轉播,極度損害香港的形象,毀壞香港人的尊嚴,不可再有。
方法三,是商討,以前沒「商討」過嗎?有改善嗎?愚弄老人,要他們在烈日下排長龍,目的,就一個:為他這個「慈善機構」宣傳,為這個「慈善機構」造勢。傳統,派米要在「吉時」,所以老人要苦等,直等到熱死;傳統,派米要排長龍,所以老人要衝鋒陷陣,直衝到累死跌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是傳統,怎麼偏要違背好傳統,來成就這種「傳統」的「慈善行為」?做善事,稍有一點仁心,就會知道該用甚麼方式進行。對病人餵粥是善舉,但你撬開病人的嘴巴,一碗沸粥往他喉嚨裏灌,那就是惡行,是獸行。存了私心,藏了惡性,利用老人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有甚麼可以「商討」?
「派米害死人」這回事,傳媒一定會大做文章,做吧,值得做的。一個老人如果沒有掉到地上,那還是一個老人;但一個老人掉到地上死了,就會結出好多善果來。這位八十二歲的阿婆,就像一粒掉到地上的種子,希望終有一天,成為高樹密林,好庇蔭我們千千萬萬的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