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科生鄭永明,樂於做苦力、起廁所;中學女教師陶可兒,親手挖渠建屋,弄得滿身泥巴,卻甘之如飴。
兩人在剛過去的暑假,由香港基督教青年會(YMCA)安排,分別前往東帝汶和菲律賓做「外勞」,參與扶貧義務工作,別有一番體驗。
-東帝汶-
東帝汶位處南中國海與印度洋之間,於○二年五月脫離印尼管治,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人口約一百萬,以農業為主,國民生活貧困。
十九歲的鄭永明(Mark),於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五日期間,逗留在這個貧窮小國,與另外十四名來自南韓及日本的青年,攜手參與當地扶貧工作,在眾多選擇之中,Mark對擔任學校「廁所大使」情有獨鍾。
揼石仔起廁所
「因為自己未起過廁所,所以想試吓,我主要幫手搬磚頭同埋揼石仔,可能因為我比較瘦,做呢啲體力勞動嘅工作都幾吃力。」現就讀中七的Mark笑說。
此外,Mark還教當地小學生踢毽、跳繩等玩意,以身體語言打破彼此間隔膜。
「當地生活條件好差,啲屋大部份用木建造,食水唔乾淨,早午晚都會停電,失業率更加高達百分之二十,一罐可樂價值相當於八港元。」Mark說。
-菲律賓-
菲律賓馬尼拉以東市鎮GeneralNakar,去年十一、十二月連續受到四個颱風吹襲,造成洪水氾濫,死傷人數逾千,不少學校更遭山泥掩蓋。二十七歲中學教師陶可兒(Holly),在校長推薦下,於七月底參加YMCA菲律賓八天災後重建之旅。
挖排水渠建屋
「嗰度好多人非法砍伐樹木,令到發生洪水嗰陣,山泥傾瀉特別嚴重,我哋就幫手重建房屋同埋修築排水渠。」Holly說。
另外,為了體驗當地生活,一眾參加者被安排在帆布搭建營幕居住,不單要用水桶及冷水洗澡(晚上氣溫只約二十度),還要冒着被惡蚊叮咬而染上登革熱風險,但Holly仍大呼值得,只因她從身處逆境的貧民身上學會不怨天、不尤人。
「雖然佢哋面對好多天災同埋政治問題,不過佢哋都nocomplain(沒有抱怨),積極想辦法去解決。」Holly說。
義工分享 宣揚愛心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今年暑假資助四十八名十六至三十歲青年人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扶貧工作,包括東帝汶、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孟買及中國貴州等,讓他們親身體驗貧困生活實況。
該會定於本月十七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尖沙嘴梳士巴利道四十一號四樓舉行研討會,分享所見所聞,市民可以免費參加,以增加對貧窮地方的認識,查詢:22687098。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