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來自小型魚場 業界即時停進口<br>南海鯇魚驗出孔雀石綠

疑來自小型魚場 業界即時停進口
南海鯇魚驗出孔雀石綠

【本報訊】雖然內地嚴令禁止魚場使用孔雀石綠,不過有致癌危機的內地淡水魚始終難以杜絕,港府連續第二日證實都有一個內地輸港鯇魚樣本含孔雀石綠,業界表示應來自南海,會即時暫停由南海進口鯇魚,並指事件可能與供應商在一些小型魚場收購魚產有關,致令毒魚流入本港禁之不絕。 記者:羅偉光、馮永堅

漁農自然護理署昨公布五個本地及十六個內地淡水魚樣本化驗結果,在一個內地進口鯇魚樣本中發現孔雀石綠,含量為每公斤四十三微克。自上月開始加強抽驗淡水魚至今,共有五個內地進口鯇魚樣本含孔雀石綠,其中以昨日驗出的含量最高,而在抽驗的多種淡水魚中,鯇魚不及格樣本最多。

或消毒殘留物影響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表示,上述不合格樣本應來自南海,業界會暫停進口該處鯇魚。港九淡水魚商買手會主席冼均稱,近日輸港內地淡水魚主要來自南海及順德,有問題魚產禁之不絕,相信與一些供應商在不同魚場收購有關,「大塘啲魚冇落(孔雀石綠),細場可能有,咁啱抽正細場嗰條嚟驗,咪出事囉。」漁農界立法會議員黃容根則稱,可能是因魚塘殘留孔雀石綠,「如果以前用過嚟消毒,就算𠵱家冇用,啲魚都可能染到。」
冼均稱昨日約有三百多擔淡水魚到港,接近正常供應量四成,但「賣都賣唔晒」,相信與市民信心未完全恢復有關,他認為至今公布的化驗結果顯示淡水魚孔雀石綠含量極低,呼籲市民毋須過份恐慌。許漢文則指現時內地化驗需時,他建議中、港政府協調在單一地方作化驗。
至於之前連續兩個樣本不合格的青斑,食物環境衞生署昨稱化驗十個樣本均未有新發現。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昨批評港府未有就青斑驗出含孔雀石綠提供充足資料,為維護養殖業利益,該署會向出口水產發出檢驗證明。
漁業署又證實在台灣養殖青斑驗出孔雀石綠,但強調低於歐盟每公斤含兩微克的上限。現時香港的標準更嚴格,不能含有任何孔雀石綠。

魚販生意劇跌四成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停售兩日青斑後,明日會恢復正常供應,他說業界不想「步淡水魚後塵,」會研究新措施防範毒魚進口,但未有結論。許漢文則呼籲業界繼續停售青斑和停止入口台灣和泰國青斑,「仍然有存貨嘅,希望業界全部銷毀,唔好賣出任何一條青斑到市面。」
受毒魚事件影響,魚販生意元氣大傷,在北河街街市賣淡水魚的朱小姐稱,營業額較以往劇跌逾四成,昨日購入二百公斤大魚及鯇魚,但賣出不足一半,她希望當局可減租紓緩經濟壓力;賣海鮮的王先生則說生意未受毒青斑新聞嚴重打擊,但為了促銷,需略為調低價格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