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筆者第一次在本欄寫有關Blog的東西,當時Blog還是新興西洋玩意,偶然在網站和雜誌上被筆者發現,當時「趨之若鶩」,竟大言不慚的說Blog將「改變了公眾閱讀新聞的模式」。本年初,筆者更大膽在本欄說:「網誌令傳統企業公關死亡。」現今重讀舊作,倍感汗顏,皆因現今2005年真正能夠「改變了公眾閱讀新聞的模式」的還未輪到Blog(雖然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是新瓶舊酒──用新商業模式運作舊媒體的免費報紙;傳統企業公關尚未死,它正與Blog鬥長命。
Blog數目以倍增長
Blog雖然未至於「改變了公眾閱讀新聞的模式」,但它的普及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社群,尤其是十多歲的青少年人。據一位年輕的朋友跟筆者說,大部份朋友都有自己的Blog或Xanga等,最時尚的是邀請朋友瀏覽自己的Blog,或者回應對方的Blog。
在互聯網世界,數年時間動輒成為幾個世紀,怎能不說是歲月摧人老?ICQ等玩意好像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事。如果ICQ是不成文字的句子結合,Blog應該是完整文章段落的組成。Blog不同個人網頁,它鼓勵文字表達,鼓勵積極回應,它的普及或者有助下一代提高表達能力和積極態度,這個應該是教育界的議題。
根據調查結果,截至今年4月,全球Blog的數目已經達到870萬個,與1月份相比,短短3個月便增長了32%;換言之,在這段期間,平均每日便有差不多2萬個Blog誕生;與去年3月比較,Blog數目更增長達3.4倍。Blog成為了大勢所趨,大型網絡企業也加入戰團,Google收購Blogger、Yahoo有Yahoo!360°、微軟推出MSNSpaces網誌服務,這些公司均希望藉着自己龐大的客戶基礎,擴展Blog市場。
3G發展速度遜Blog
Blog的崛起,亦不禁令筆者想起差不多同期發展的3G,但3G的發展卻緩慢得多。3G起步時已先天不足,遇上經濟欠佳和科網熱潮冷卻,拖慢了發展步伐。筆者近日留意到廣告,某大3G營運商開始宣傳其覆蓋面進入地鐵範圍。在2G時代,眾營運商在服務推出不久便已爭相進入地鐵,速度快很多。其實,要進入地鐵而遇到的技術問題應該不大,關鍵是否有足夠客戶支持,因為地鐵的買路費實在不菲。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