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提交心水魚場名單

業界提交心水魚場名單

【本報訊】內地向港府提供的輸港註冊魚場名單,被揭發錯漏百出,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昨終於派員到深圳,視察及核實魚場資料,在未完成核實內地供港魚場前,期望業內自律,從註冊養殖場訂魚來港。
而業界昨日則向當局提交一份魚場名單,要求列為供港註冊魚場,政府承諾協助把名單交中方研究核實。

名單將交由內地核實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表示,向政府提交的十一個內地魚場名單,分別位於番禺、中山及佛山等,這些魚場的淡水魚已供港多年,其中大部份為本港魚商營辦,部份則是長期合作夥伴,不會使用孔雀石綠。他表示,當局已承諾把名單給予中方核實,食物環境衞生署人員稍後會到魚場視察,漁商會在當局核實完畢後,才從這些魚場入貨。
他續稱,業內期望當局可盡快核實有關名單,但由於現時進口的淡水魚,仍只有鯇魚及大魚等四大家魚,故同時要求盡快恢復進口雜魚,以及恢復在文錦渡關口進口淡水魚。
早前被業界猛烈抨擊,沒有出席立法會有關會議的衞福局局長周一嶽,昨日現身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他強調會協助業界把有關資料轉給內地,至於早前內地提供的十八個魚場名單,經核實後只有六個魚場曾有魚類輸港。
他表示,昨日已派員到深圳巡視其中三個魚場,相信完成巡視所有註冊魚場需時,現時要求業界自律,由註冊魚場入口附有衞生證明的淡水魚,否則可能會扣檢無衞生證明的魚類,同時在文錦渡管制站及魚類批發市場加強抽驗,對屢次輸「毒魚」到港的內地魚場列入黑名單。

質疑衞生證書可信度

漁農自然護理署亦考慮,日後所有本地魚場必須要參考現時「優質養魚場」的指引,即由購入魚苗開始監管魚類的健康情況;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內地連番失誤令市民食魚信心大跌,質疑附有衞生證明書的淡水魚可信程度。